nh1

弈债之术:穿越债市牛熊的投资哲学

栏目:行业   作者:冯亭    发布时间:2025-06-25 16:05   阅读量:16546   会员投稿

随着利率下行周期的到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以低波动著称的固收资产在居民资产配置中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做好固收投资并非易事,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信用主体风险等因子的变化,随时都在影响着固收资产的收益。其中,对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直接影响利率债的配置时机,货币政策松紧变化会冲击债券价格波动,信用主体违约风险更需时刻警惕——稍有不慎便可能侵蚀收益。此外,久期管理、杠杆运用、流动性安排等技术细节同样考验投资能力。要做好固收投资及产品,需要兼顾多重因素,实现稳健收益绝非易事,这对投资人的专业眼光、沉着心态和投资智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在这样高难度的投资领域,固收老将裴晓辉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他拥有深厚的固收投资经历,从早年在外汇交易市场初露锋芒,到参与设计中国首只国债ETF产品,“多行业历练”是他身上鲜明的标签。经过多年的沉淀,裴晓辉形成了以“稳健与精准”为核心的投资风格,其策略体系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周期研判与市场情绪捕捉的深度结合之上。

裴晓辉凭借对债市波动的精准预判,多次为投资者锁定收益,展现了出穿越周期的扎实功力。在去年底,裴晓辉正式加盟民生加银基金。

 

周期预判:宏观棋局中的精准落子

1997年毕业后,金融专业出身的裴晓辉加入中国建设银行北分国际部。2005年,裴晓辉进入保险投资行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出色的业绩,他迅速成为公司投资领域的核心人物,并取得了不俗的投资收益率。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金融市场经验,也为后续的投资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好比一场长跑,不能为了博取短期的排名,而去赌政策执行的尺度和火中取栗的概率。”裴晓辉的这一投资哲学的形成,得益于当年在澳洲求学期间必修的一门看似与金融投资毫不相干的哲学课。从业多年后,他感慨道:“人类一切行为的最高体现是哲学,而投资其实也是门哲学,是你不同阶段的投资决策所体现出的具体人性”。

2011年,裴晓辉加入基金行业,期间担任过固定收益总监并成功带领团队研发了中国第一支五年期国债ETF,为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2016年,裴晓辉带领当时的团队做了一场大胆的“逆向操作”。彼时,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局部地区和局部项目发生违约。数据显示,以发行规模主体计算,公募市场年度持仓债券违约率从2014年的0.07%飙升至2016年11月底的0.56%。裴晓辉回忆道,在2016年4、5月市场恐慌情绪达到高潮,但当时他的判断是:“市场上有很多过剩产能信用债是被严重错杀的”。面对很多机构的“一刀切”,裴晓辉组织团队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杠杆使用情况、现金流量等,在别人恐慌时,大胆求证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最终为团队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2022年11月,债市突然面临冲击。从当年年初开始,受疫情及经济基本面影响,央行整体保持超常规宽松的货币政策,直至2022年10月债市整体呈现牛市走势。但在经济预期逐渐企稳后,货币政策整体向中性过渡。信用利差在极低位置开始快速走高,短债面临的重新定价压力尤其高,导致大量短债基金及银行理财出现净值回撤并遭遇赎回冲击。在市场配置较为严重地集中在短久期债券的背景下,交易出现拥挤,短债基金组合回撤持续放大,赎回也随之加剧,最终形成了短期的较为剧烈的调整,并很快传导到整个债券市场。面对这一变故,裴晓辉借鉴了“塔山阻击战”战术。在他眼中,市场急速下跌时,短期内的回撤和赎回份额只是「伤亡数字」。而作为机构投资人员的专业性和价值便体现在不能被这些吓倒,导致操作变形,而要牢牢盯紧自己作为固收基金经理「坚守塔山」的战略使命——坚定在未来反弹来临时,力争把持有人的这部分亏损赚回来。得益于裴晓辉的决策判断,团队管理的债券基金中超过84%的基金2022年为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1.61%,其中超27%的基金2022年收益排名位于开放式债券基金前30%。2023年,裴晓辉提前带领团队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预判,加大了债券投资力度,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担忧情绪蔓延,团队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减少高风险资产敞口,避免了地产类债券违约带来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今年以来,基于对2025年宏观经济“前高后稳”的预判,作为公司顾问,裴晓辉与民生加银固收团队共同探讨,研判市场一月份债券收益率短期下行已大幅透支了对国内经济的预期。因此民生加银固收团队在春节前后降低了组合久期,保持了中性策略。三月份,裴晓辉通过先行指标精准判断债券收益率拐点即将到来,并在一季度末债券收益率大幅上行时提出加大布局长久期利率债的建议,最终整体利率债收益水平领先行业平均。这一系列的研判与建议展现了裴晓辉对市场波动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对能力。

 

情绪炼金术:从市场噪音中提取收益

“数学不能控制金融市场,而心理因素才是控制市场的关键”,索罗斯的这句投资名言道出了心理因素在市场中的重要性。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纷纷跟进会推动价格上涨,当市场情绪悲观时,投资者纷纷抛售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如果情绪放大,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会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使得金融资产的价格大幅偏离。

作为“市场逆行者”,裴晓辉认为要对债券市场始终保持警惕,避免盲目跟风,用理性对抗情绪,用纪律约束投资。自2011年踏入基金行业以来,裴晓辉持续修炼自身对市场情绪的把握能力,他曾带领的团队更是在2016年债灾、2020年信用债大面积违约,2022年信用债波动等关键节点精准避险,2023年其所管团队管理的固收规模突破万亿,稳居行业前列。

市场情绪是把双刃剑,而超额收益属于最先识别情绪拐点的人。具体到操作上,裴晓辉会通过监测交易数据、分析投资者行为及舆情,精准捕捉市场情绪,提前预判波动。在市场狂热时,他冷静判断,避免追高,而在市场恐慌时,则寻找被低估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对不同资产的捕捉能力,裴晓辉在加盟民生加银基金后提出以“固收为盾,多元为矛”的核心理念,助力民生加银基金固定收益产品向创新化、多元化方向的深度布局。针对当前市场单一资产配置的局限性,他提出融合债券、股票、商品等多类资产的组合策略建议,通过跨资产类别风险分散机制,以固收类资产构筑基础收益,以多元资产捕捉不同市场周期下的超额收益机会。

 

布局未来:洞察趋势,领航投资新方向

裴晓辉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为投资者带来了长期的稳健收益,也为他赢得了行业内的高度赞誉。展望未来,裴晓辉认为固定收益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与挑战。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波动的加剧,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他强调,未来固收产品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多元化资产配置以实现风险分散和长期稳健收益。

裴晓辉还提到,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量化投资和智能投顾将成为固定收益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实现更高效的资产配置。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宏观经济趋势和政策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