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以数据织梦:康哲淼如何用设计语言重塑时尚产业未来图景

栏目:行业   作者:白乙丙    发布时间:2025-07-28 09:20   阅读量:5304   会员投稿

“设计并不只是造型的排列组合,而是人与时代之间的对话。”面对记者提问,康哲淼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平静而坚定。作为一位年仅25岁的设计师,她的视野早已超越了服装本身,投向更远的行业结构、社会文化和数据智能融合之维度。

康哲淼目前任职于北京格雷时尚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服装设计师。从2024年8月入职至今,她在企业内部迅速崭露头角,不仅因其高效的工作执行力,更因其超前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论而广受关注。在加入格雷之前,康哲淼的教育履历同样引人注目,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硕士则就读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主攻面料设计。这段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化背景,为她今日的独特思维与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日常的设计实践中,康哲淼展现出一种难得的敏锐与克制。她并不追求夸张的表达或刻意的视觉冲击,而是在材质、结构与使用体验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她常说:“设计的力量不在于吸引注意,而在于润物细无声地改善。”这种思维方式,使她在众多强调风格化语言的设计师中,显得格外沉静而坚定。

在系列服装的设计研发中,康哲淼主导提出了多场景穿搭适配理念,通过可拆卸模块设计解决商务与休闲穿搭的功能边界问题。该系列上市后,获得渠道反馈的整体复购率提升至22.1%,超出过往同期数据近7个百分点。她还提出将磁吸结构运用于纽扣替代方案中,以提升穿戴便利性,这一提议已经在实验系列中试装并得到积极反馈。

不过,康哲淼并不满足于局部突破,她正在尝试建立一个更庞大的设计框架。在2023年,她将自主研发的“基于数据分析的时尚趋势平台”授权给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并将其用于广告传播与视觉内容决策支持。这一系统整合了图像分析、色彩演变、材料热度与用户偏好行为轨迹,为品牌提供前期创意方向参考,极大提高了视觉语言的市场契合度。项目合作方评价道:“她让我们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设计可以是一种战略工具,而不仅仅是创意的终端表达。”

谈及数据与设计的关系,康哲淼坦言:“我并不认为数据会削弱设计的个性。相反,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信息,什么是流行幻觉。设计师不应该逃避技术,而应该学会利用它发声。”她强调,设计不只是被动接受消费端信号,而是有能力通过设计语言引导趋势的形成。

康哲淼的这些思考并非纸上谈兵。在公司内部,她率先推动使用视觉化趋势分析工具辅助图稿决策,缩短了约21%的设计周期,也在团队内部建立了趋势文档系统,提升跨部门沟通效率。此外,她还主导“环保再生纤维试验系列”项目,通过与材料供应链深度对接,实现环保面料在基础单品中的规模应用,目前已有三款单品进入样衣阶段,预计将在秋季新款中投放市场。

她的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也获得了行业广泛认可。早在2020年,康哲淼就凭借其设计作品获得真皮真自我“最佳色彩搭配奖”。2024年,她被授予“华商青年领袖人物”奖项,这是对她在创意产业和青年设计推动力的高度肯定。除了创作,她还多次参与时尚行业评审活动,分享关于趋势研究、材料开发及功能设计的经验,为青年设计师提供系统性指导,推动行业整体知识共享氛围的建立。

她始终坚持,设计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我特别关注中老年群体的穿衣需求与功能性服装的发展。”她曾在一次内部分享会上指出,“市场有责任兼顾所有年龄层的需求,设计应该具有普适意义,而不是某一类人的特权。”正是这份社会责任感,使得她的设计在美学之外多了一层深度。

对于未来的规划,康哲淼表示,希望能在多元文化融合、技术设计研究与国际合作平台上有更大作为。她关注美国在环保材料研发、人工智能与穿戴技术等前沿领域的资源与生态系统,期待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跨界理解带入国际视野,与更多元的团队协作,不断推动时尚行业的再定义。

采访最后,她说:“我不是在追赶趋势,而是在和它一起成长。”

正如她所倡导的那样——设计,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态度。而康哲淼,用她的行动诠释了这两者之间最完整的联结方式。(记者:顾然然)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