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中石大“疆来有我,基层共育”实践团赴克拉玛依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栏目:行业   作者:先轸    发布时间:2025-09-12 09:05   阅读量:15401   会员投稿

2025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响应青年学生服务基层实践育人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疆来有我,基层共育”社会实践团,怀揣服务边疆、奉献基层的热忱,围绕文化传承、心理健康、学习教育、文娱协作与财经素养五大主题,深入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第二小学等四所学校以及平安苑社区、向阳北社区等八个社区,开展推普实践活动二十余场,总计覆盖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族青少年六百余人次。

聚焦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多元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园丁乐园社区活动室内,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跟着团队成员一遍遍练习绕口令,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到逐渐流利,脸上写满成就感。

实践团围绕推普核心,设计了五大主题板块,将普通话学习融入文化、心理、法治、财经等多维素养培育中。聆听“五朝觅雅韵”诗词吟诵和“童传西域韵”创意分享,孩子们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演绎传统意象,感受汉语韵律之美;走进“模拟法庭”“小小拍卖会”趣味课堂,孩子们角色扮演法官、原告、拍卖师,用普通话完成整个流程。“我学会了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拍卖”的四年级学生艾孜娜兴奋地说。这些贴近生活的语境设计,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团队成员带小朋友们练习绕口令

团队成员领读诗词故事

文化传承:用普通话搭建文化桥梁

“这是阿克苏苹果,是我家乡的特色!”在“携手同语梦”活动中,一名维吾尔族女孩用普通话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物;“丝路传薪火”活动中孩子们用艾德莱斯绸设计服饰,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在学习教育与文化传承类活动中,实践团将非遗体验、文化教育与普通话推广相结合,孩子们在诗词朗诵、红色故事分享、漆扇制作、青花瓷拼图等环节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小朋友们用普通话介绍家乡风物

小朋友们体验传统手工制作

“语言+”模式,护航全面发展

实践团采用“语言+”多维素养培育模式,将普通话学习与心理健康、财经素养、法治教育深度融合。“情绪猜词”“秘密树洞”帮助孩子们学会用准确表达情感、倾诉心声;“校园安全保卫战”情景演练中,孩子们以清晰的口语沟通互助协作,学会识别风险、寻求帮助;“沙漠掘金”“小小拍卖会”在模拟经营中提升孩子们的沟通与决策能力。这些活动使普通话不再是抽象课程,而是融入生活、助力成长的实际工具。孩子们在语言实践中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体系,普通话真正成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

小朋友们用普通话进行安全情景演练

实践团活动结束后合影

“疆”来有我,薪火相传

“看到孩子们从不敢开口到主动用普通话分享故事,我们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实践团成员殷世恒感慨道。另一位队员表示:“这次实践让我更坚定了服务西部的决心。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连接情感的纽带。”

“疆”来有我,语同音、心相印。这个夏天,实践团成员以语言为桥,不仅提升了边疆儿童的普通话水平,更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在路上。(通讯员:彭诗颖 龚晓丽 丁炜浩)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