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贺彬宇“双奖加冕”:管理科学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典范

栏目:行业   作者:李牧    发布时间:2025-09-12 18:11   阅读量:17482   会员投稿

2023年夏日,一个行业级别的答辩现场中,贺彬宇坐在主讲席中央,面对一排排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专家评委。他打开演示系统,目光沉稳,逻辑清晰地阐述着他提出的“企业科技创新智能化模型协同路径”框架——这是他首次角逐“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科学奖”的现场场景。那一刻,没有人预料到,这位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者会在随后一年时间内,以令人惊叹的成果和持续的创新动力,连续获得两项国家级管理与科技类大奖。

2023年12月,贺彬宇荣获由中港科技创新协会颁发的“2023年度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科学奖”,评审团对其在企业信息化重构与管理逻辑优化方面的系统性突破给予高度评价。而2024年12月,他再次凭借自主研发的“一种基于智能决策引擎的企业经营指标动态分解与监控系统 V1.0”,夺得中国国际商贸经济管理会设立的“2024年度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以两年连获重大奖项的成绩,写下了近年来该领域稀有的个人成就记录。

作为一名长期活跃于食品制造业管理岗位的技术专家,贺彬宇对“企业智能化”并不只是抽象构想。他深知,管理的根本不在于数据量的堆积,而在于指标背后的逻辑系统是否真正服务于业务目标。因此,他选择将“智能决策引擎”作为切入点,以企业实际运作中最为棘手的“战略解构—执行追踪—绩效评估”三个环节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具有实时计算、动态预警、绩效联动三重机制的智能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的构想和完成,历时一年半。其间贺彬宇不仅深入调研制造、零售、服务等多业态企业的指标制定机制,还与多位运营总监、信息主管进行交叉访谈。在平台研发中,他主导将多维度数据集成模型、规则引擎与反馈校正机制进行闭环整合,确保决策链条的准确性和执行层级的清晰化。

2024年10月,该成果提交至“2024年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初审阶段。在数十份申报项目中,贺彬宇的系统凭借“高度贴合实践场景、优化系统资源配置能力强、具备较强推广性”等优点,顺利入围复审。最终,他在评审答辩中,以现场演示系统实时运作并结合数据趋势分析图的形式,赢得评审团一致推荐。评审意见称该成果“具备变革企业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潜能,构建了中国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化精细运营的路径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贺彬宇所获奖的“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科学奖”也并非轻松得来。当年报名项目达百余项,涉及新材料应用、流程改进、大数据风控等多个方向。贺彬宇凭借对技术与组织管理深度融合的理解,提出了“智能协同—结构匹配—决策反馈”三段式管理重构策略,突破了以往单点数字化方案的瓶颈,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两项大奖,两个平台。一位非学院背景的企业实务型专家,能够在全国范围的管理科技类评选中如此频繁地获得认可,这在近年的评奖历史上非常罕见。中港科技创新协会副理事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越来越关注技术是否真正改变了管理方式,而贺彬宇,显然在做这种改变。”

与此同时,一名来自浙江智造企业的参赛者对评审过程表达尊重:“虽然我们的系统在自动生产调度上有不错的亮点,但从管理全链条的整合度来看,贺彬宇的方案更成熟。”

贺彬宇本人在颁奖现场接受简短采访时说:“对我来说,这两个奖不是终点,而是对企业需求理解的一种再确认。我不会去做没有被业务逼出来的模型,我们要做的是让管理人员真正在数据里看见问题、控制风险、推动成长。”

2025年已是智能化管理模式迈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一年。在越来越多企业尝试使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与数据模型改善经营效率的过程中,贺彬宇的成功案例恰好提供了一个融合“决策、执行、评估”完整链条的可参考样本。他证明了技术不只是外部输入,更可以成为组织内部治理逻辑的核心组件。

未来管理创新的道路上,像贺彬宇这样理解技术底层、尊重管理逻辑、坚持成果实用性的企业专家,或许正是驱动行业演化最有力的引擎。(记者:周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