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聚焦糖尿病诊疗前沿,专访刘春燕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创新实践

栏目:行业   作者:魏无忌    发布时间:2025-09-30 09:40   阅读量:5836   会员投稿

陈妍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攀升,这一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为深入了解糖尿病的诊疗现状与前沿进展,记者特别采访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刘春燕医生,一同探寻她在糖尿病诊疗领域深耕多年的临床经验与独到见解。

(刘春燕医生,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刘医生,您好!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您认为导致中国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春燕医生:过去4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如今高达约12%,我国也成为了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饮食习惯、肥胖、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导致新发病人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治疗水平提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存量患者数量增加。

记者:在糖尿病的诊疗方面,您所在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呢?

刘春燕医生:我们一直秉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肾病、眼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同时,我们采用多专业一体化的诊疗模式,整合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创面修复科等多学科资源,为糖尿病足等复杂病例的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此外,我们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早期治疗,能够更早地发现病变并及时干预。在糖尿病教育管理方面,我们科室设置了专门的糖尿病治疗教育中心,定期举办患者课堂,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饮食、运动和心理指导,尤其在妊娠糖尿病等特殊人群的血糖管理上,我们有专业的团队和成熟的管理方案。我们始终致力于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记者: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您认为哪些新的技术是值得关注的?

刘春燕医生:血糖监测手段的革新尤为值得关注。传统的指尖血糖检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虽为基础手段,但存在时效性,难以捕捉实时波动。而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实现可连续、动态地监测全天人体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变化,能完整呈现血糖变化曲线,为糖尿病的精细化管理带来重大变革。与此同时,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许多新型降糖药物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具备控制体重、管理并发症等多种综合功效。这些药物的出现,有助于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管控,包括优化体重、良好调控血糖、血脂和血压,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工作中的刘春燕医生,拍摄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记者:您是怎样紧跟前沿趋势,将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手段融入日常诊疗工作里,以持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的?

刘春燕医生:要将前沿研究成果和治疗手段融入日常诊疗工作,关键在于“学、研、用”相结合。在持续学习方面,我和科室的同事每月会定期组织文献精读会,系统研读在国内外顶级期刊上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确保及时掌握领域内的前沿动态。同时,科室坚持每周召开病例讨论会,针对临床中遇到的复杂疑难病例,结合最新研究证据深入剖析,共同优化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注重将临床痛点转化为研究课题,让科研真正服务于患者需求。例如,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神疲乏力、咽干口燥、多食多饮、夜尿增多及消瘦等困扰,我和团队开展了《低频脉冲理疗仪结合红外线电磁波治疗器对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用于糖尿病的低频脉冲理疗仪”等3项专利成果。这些成果已在十余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了数千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记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患者配合进行长期的治疗,您是如何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日常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病情管理?您对患者有何建议?

刘春燕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举办患者课堂、一对一讲解等方式,用生活化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知识。我也研发了“糖尿病患者的智能疾病管理系统”,帮助患者监测血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方案,并定期提醒患者复诊和服药。对于患者,我有“五个坚持”的建议:一是坚持规律监测血糖,每周至少测2至4次空腹和餐后血糖,每3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二是坚持控糖食谱,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适当多吃非淀粉类蔬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减少精加工谷类摄入,尽量少油少盐;三是坚持“能落地”的运动,不用追求高强度,每天快走30分钟或者打太极拳都可以,关键是每周至少5次,循序渐进,规律且科学的运动,有助于优化体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糖脂代谢,有效对抗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四是坚持不擅自停药,血糖正常不代表病好了,擅自停药会导致血糖反弹、并发症进展,调整药物一定要和医生沟通;五是坚持心理减负,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只要管理好,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焦虑反而会升高血糖,有压力时及时和医生、家属沟通。

糖尿病防治是一场持久的战役,需要社会、医院、患者多方携手。刘春燕医生将持续秉持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推动糖尿病诊疗方案的不断优化,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与福祉。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诊疗技术的持续革新,糖尿病的防治定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回归健康生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