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ell》《NatureAging
近日,佳能医疗新一代血管造影系统Alphenix Sky+(简称“Sky+”)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认证。作为业界首款搭载76 μm显微高清探测器与双滑环九向灵动机架的高端介入影像系统,Sky+以结构创新、影像突破与智能协作重塑介入诊疗体验。
Alphenix Sky+,76 μm显微高清9向双滑环悬吊介入系统
9向双滑环灵动机架
重塑介入自由
让「设备围着人转」
在复杂手术中,医生往往需要围绕设备调整姿势或重新摆位才能获得理想视角,这种限制直接影响操作效率与安全性。Sky+采用双滑环设计,在横向、纵向及角度调节上多出一个维度,实现了9向自由运动和全身覆盖。医师无需移动病人,即可完成多角度操作与成像,提升了操作效率与患者舒适度。同时,270°绕台旋转使医生能在不受设备阻碍的前提下完成导管置入、血管造影与多团队协作,做到了“设备围着医患转,而非医患围着设备转”。
(双滑环、9向灵动机架设计)
以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为例,PAE是一种通过阻断前列腺供血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微创介入方法。尽管疗效确切,但手术操作难度极高,医生需在极其细小、走向复杂且个体差异显著的动脉内完成导管导航与靶血管栓塞。然而,受角度与空间限制,医生常需多次调整体位或成像角度以获得理想视野,操作过程繁琐、造影剂使用量高。
英国The Christie NHS Foundation Trust介入放射科顾问医师Pavan Najran博士表示:“得益于悬吊式介入影像系统提供的人体工学灵活性,使我们能够从右侧股动脉入路(TFA)切换至左侧桡动脉入路(TRA)。TRA 穿刺并发症更少、患者更舒适,也增强了我们在术中决策的信心,显著提升了出院效率。同时,悬吊式节省空间的设计,让我们能在介入室中同时容纳多达14位核心人员——包括介入医生、心脏灌注师、麻醉师、放射技师及护士。它为复杂、高强度的介入操作提供了真正的空间自由。”
The Christie NHS Foundation Trust(英国)
2.5s全身高速3D扫描
重塑全景认知
影像速度与精度是介入诊疗的生命线。传统三维采集耗时较长,患者需屏气超过5秒,易产生运动伪影并增加辐射。Sky+采用双滑环机架与双C臂设计,具备80°/秒的高速旋转能力,仅需2.5秒即可完成单圈扫描,实现201cm全身高速3D成像,扫描时间缩短一半,让影像更稳定、更清晰,提升了患者耐受性与术中连贯性。系统集成的AI重建技术可将二维数据实时生成高分辨率三维影像,为支架植入、肿瘤栓塞等复杂操作提供更精准的结构判断,增强医生诊疗信心,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放射医生正在查看Sky+生成的高质量三维图像(Forth Valley Hospital,苏格兰)
首款76 μm 显微高清大平板探测器
重塑复杂介入信心
在神经、心脏及外周介入中,医生常面临“看不清”的困扰,如支架太细、血管太密、造影剂过亮,导致判断误差。有时需要反复造影和调整,不仅延长手术时间,也增加辐射与造影剂用量。Sky+搭载76μm显微高清大平板探测器,在更大视野下呈现微至金属丝级的细节结构,让医生看得见,也看得准。
(显微高清模式下,颅内密网支架的实时透视影像)
以神经介入为例,在对颅内密网支架进行细节成像时,不同于传统数字放大产生的“伪清晰”,Sky+ 采用物理光学放大技术,在保持原生分辨率的同时实现从全景到显微的无损切换。显微高清模式(1.5 英寸真实光学视野)可在传统 6 英寸画面基础上清晰呈现支架金属丝结构与血管边界,使医生在透视下即可实时判断支架展开与贴壁情况,精准把握术中状态。
(复杂动脉瘤的Pipeline治疗)
复杂动脉瘤介入的难点在于血管解剖结构异常复杂、瘤颈宽大且边界模糊,操作空间极其有限,稍有偏差便可能造成破裂或分支血管受累,容错率极低。Pipeline治疗作为重建血流、封闭瘤腔的重要手段,对器械定位与贴壁判断的精度要求极高。然而在传统模式下(左图),影像层次灰暗、细节模糊,导丝与血管壁交叠不清,支架展开状态难以准确辨识。显微高清模式(右图)则以更高分辨率呈现血管壁、导丝、支架等微细结构,边缘锐利、层次分明,使支架贴壁与血流路径清晰可见。
左图(Hi-def Mode 2.3 inch):显示范围更广,能直观看到肝脏整体血供与病灶分布,但细微动脉分支显示有限。右图(Hi-def Mode 3 inch):在更高分辨率下,供血动脉走向、分支细节、瘤体灌注清晰可见,病灶供血结构完整呈现,便于医生精确定位靶血管并实施“超选插管”栓塞。
得益于显微高清模式,Sky+正突破边界,赋能精细化的肝癌介入。在肝癌TACE介入治疗中,传统影像模式下往往难以清晰识别靶血管及瘤体灌注范围,容易出现栓塞不全或误栓正常肝组织的风险。显微高清模式通过提升空间分辨率与对比分辨率,使微小血管走向、瘤体供血及导管末端位置清晰可见,帮助医生在术中精准识别并超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分支,实现更彻底、更安全的靶向栓塞。
医技患三位一体智慧工作流平台
让介入回归「以人为本」
介入手术中,医生、技师与设备的配合直接影响效率与安全。传统系统操作繁复,图像与数据需在多个终端切换,医生频繁指令、技师忙于切换病例,患者在等待与移动中增加风险。Sky+ 搭载智能工作流平台,以“录入自由、并行处理、中央质控中枢”三大模块构建智能协作体系,信息流、操作流、影像流在同一平台无缝衔接,让复杂手术快、稳、准。同时,配合智能微剂量技术和全临床智能解决方案,提升整体医疗体验。
结合AI智能工作流平台,医生可床旁操作,技师可同步准备,患者无需频繁移动,实现智慧协作与高效诊疗。此外,Sky+还配备智能微剂量技术和全临床智能解决方案。特色的靶向透视(SPOT Fluoro /左图)和双能量透视(SPOT ROI/右图)模式,可提升导丝和导管的可视性,从而减少每次操作的辐射剂量。辐射区域可独立调整,确保仅暴露执行手术所需的最小范围,无需移动患者或调整系统位置,有效降低患者及医护的辐射暴露。
中国香港Queen Elizabeth Hospital介入心脏病学主任Christopher Zeitz教授表示:“Spot ROI系统有助于降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该系统通过在射束中引入带孔径的滤光片,使我们在治疗部位维持所需图像质量的同时,仍能清晰观察导管尖端和导丝尖端的周边视野,且辐射剂量降低65-85%。”
(图示:DTS实时监测患者皮肤剂量,提供彩色图示和可执行的操作建议,使手术过程中能够立即调整操作方案。)
在澳大利亚的Royal North Shore Hospital(皇家北岸医院),Sky+支持从胸腹部修复到透析通路的各类手术操作,并集成了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的创新应用。例如,剂量追踪系统(Dose Tracking System, DTS)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皮肤剂量,提供实时的辐射分布可视化反馈,帮助临床医生优化角度,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不必要暴露。“它让一切操作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该院血管与肾脏移植外科医生Vikram Puttaswamy博士这样说道。
从结构到影像,从操控到智能协作,Sky+引领介入影像系统从“高性能设备”迈向“智慧诊疗平台”的新阶段,不仅为医生带来更自由、更高效的操作体验,也让患者在更安全、更精准的影像支持下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据悉,继Sky+的获批上市,佳能医疗还将陆续在国内上市多款介入系统,不断拓宽介入创新矩阵,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介入诊疗向高速、精微、智能迈进。
随着《Cell》《NatureAging
随着“细胞级抗衰”理念深入,麦角硫因(E
10月17日,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
杨洋编|李亦辉 10月14日,河南大有
10月18日下午,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
10月18日,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
为了提升中医药行业人员标准化能力和水平,
10月16日晚,2025国际冬季运动领先
10月17日,2025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