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福建构建电动船舶“江河湖海”应用绿色转型样板

栏目:行业   作者:赵胜    发布时间:2025-10-23 18:04   阅读量:5644   会员投稿

闽江水上,白色电动游船静静滑过,没有柴油机的轰鸣,没有油污波纹,只有两岸城市景观在波光中摇曳。这一静谧场景,正成为福建水域的新常态。作为电动船舶发展的先行区,福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攻关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推进电动船舶在“江河湖海”不同水域的应用,为我国水上交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示范项目引领,电动船舶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在福州冠城大通游艇码头,“冠城大通三号”电动游艇正准备下一次出航。作为国内首艘投入实际运营的电动游艇,它搭载230度锂电池,可在闽江上持续航行8-10小时,为电动船舶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今年以来,福建电动船舶示范项目密集落地。4月入水的“闽都号”实现了班轮化运营期间的快速能源补给;8月投运的“茉莉号”作为全省首艘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可载客102人,每两天充电一次即可满足运营需求。游船均采用英飞源充电桩,从对渡观光到文旅巡航,电动船舶的应用场景正在福建不断丰富。

政策精准发力,培育产业发展沃土

为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福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对示范项目按交付船舶电池动力总成价格的40%给予补助,这一政策极大降低了运营商的初始投资压力,提振了行业信心。

在政策引导下,福建正加快构建电动船舶产业生态。从能源基础设施到船舶制造,从运营服务到后续维护,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先行,解决能源补给瓶颈

电动船舶的推广,离不开完善的充换电网络。针对不同船舶的运营需求,英飞源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固定航线的船舶可使用英飞源码头充电桩;航线灵活的船舶可采用英飞源船载充电系统;针对大型货运船舶,英飞源也支持换电方案。

在宁德三都澳等海域,充电设施面临高盐雾、高湿度、温差大的严峻挑战。通过技术攻关,英飞源新一代充电设备已在这里稳定运行两年,为电动船舶在沿海地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凭借在充电桩等核心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能力和经验,英飞源已获评“独角兽企业”,成为当年全球135家新晋独角兽中极具代表性的硬科技企业。作为深圳“20+8”产业集群中的关键一员,英飞源早在2018年就开始布局,将其技术影响力拓展至船舶、重卡等专业充电场景,并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与客户满意度,持续推动行业创新与绿色发展。

从福建到全国,电动船舶迎来发展机遇期

福建的实践表明,电动船舶不仅在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在经济性上也具备竞争力。数据显示,电动船较燃油船可节省近一半运营费用,这一优势在燃油价格高企时更为突出。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与成本的下降,电动船舶已迎来规模化发展的窗口期。从闽江到长江,从湖泊到海洋,电动船舶的应用正逐步拓展。福建构建的“江河湖海”体系,为全国电动船舶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零排放、低噪音的电动船舶,正逐渐改变人们对水上交通的传统认知。随着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水上交通的绿色转型正在加速,一个更清洁、更宁静的水上交通新时代正在到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