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构筑庇护:王安琪的建筑温度

栏目:行业   作者:赵奢    发布时间:2025-10-31 09:31   阅读量:13006   会员投稿

1.jpg

  在后疫情时代,建筑的意义被重新提问。它不再只是形体与功能的组合,而是一种关怀的行动。对于王安琪(Anqi Wang)而言,设计的起点往往来自“庇护”这一概念,一种关于尊严、情绪与归属的空间回应。从社区住房到概念装置,她始终关注建筑如何在现实中安放脆弱,并以真实的人为尺度去衡量设计的价值。

  王安琪在 SVA Architects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 Santa Ana 市的办公室工作期间,负责参与位于加州儿童过渡性住房与支持服务中心(The Whole Child Safe FamiliesInterim Hous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Center)设计工作。该项目是加州首个专为无家可归家庭与儿童提供过渡性住房的公寓式安置项目,目标不仅是提供栖身之所,更是帮助家庭重建日常与尊严。项目早期,她与团队多次进行场地调研和住户访谈。父母们谈到初到庇护所时的焦虑与隐私的缺失,孩子们希望有可以玩耍又能被大人看见的户外空间。她开始重新思考建筑的角色——它不仅是保护的结构,更是一种被理解与被看见的存在。她将这些对话转化为空间逻辑,在平面中组织新的动线,使“被看见”与“被打扰”之间保持平衡。

  在外立面设计中,她选用纤维水泥板(HardiePanel),通过精确的模数控制与缝隙对齐,营造出一种克制而持久的节奏感。这种材料语言象征着稳定与延续,让临时住所也拥有家的温度。她强调,真正的人本设计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自由,而是在预算、法规与可行性之间找到同理心的实现方式。最终,这座建筑被使用者称为“一个让人有家的感觉的地方”。

2.jpeg

儿童过渡性住房与支持服务中心(The Whole Child Safe Families Interim Hous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Center)采用围合式低层布局,结合共享中庭与社交节点,为弱势群体打造温暖而有尊严的生活起点。

  在概念与艺术实践中,王安琪将“庇护”的概念进一步延展为关于记忆与情感的讨论。她的作品《波》(WAVES)获得 Buildner 国际建筑概念竞赛荣誉奖。该装置针对核议题的沉默与遗忘,设计了一个可被穿行的、由木构件组成的起伏结构,模拟核爆炸的波纹,邀请观者通过身体去感受“失语”与“回响”的状态。庇护在此被赋予了新的象征——它不再只是遮蔽的空间,而是一种对创伤的温柔回应。

3.jpeg

WAVES 装置以空间的起伏回应核议题的沉默与遗忘。

  她的设计《森林树屋》(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获得法国设计奖(French Design Awards)建筑设计——概念设计类金奖。该项目以《奥德赛》中的神话意象为灵感,将巨树与螺旋结构交织,营造出一个既被自然包裹、又被其穿透的沉浸式空间体验。人从地面缓缓登梯进入屋中,仿佛进入一个新的感知尺度,是对“庇护”与“危机”双重关系的诗意回应。

4.jpeg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获法国设计奖金奖,将神话意象融入自然构造,构建自然庇护体验。

  她也在产品与装置设计领域持续探索建筑语言的边界。作品《流动椅》(Flow Chair)获得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银奖与纽约产品设计奖(New York Product Design Awards)两项银奖;《交廊》(Arcade.dia)获得缪斯设计奖建筑设计——文化建筑类金奖;住宅类作品如《栖塔》(Tender Towers)获得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s)建筑设计——住宅类金奖。此外,她设计的《折叠地平线》(The Folded Horizon)入围青年建筑师竞赛(YAC)“火山骑士旅馆(Volcano Horsemen Retreat)”主题竞赛决赛。

  在不同尺度、类型与文化背景的项目中,她不断尝试用设计来优化日常活动路径、增强空间识别性,并平衡私密性与开放性。在社区项目中,她关注居住尊严与情感安全;在概念作品中,她探索结构、材料与主题之间的情绪共鸣。

  对她而言,建筑是一种体恤的力量。当空间被赋予理解与关怀,建筑便成为一种真正的庇护。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