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2025年高校设计教育教材建设的产教融通与数字化创新研讨会在赣州成功举办

栏目:行业   作者:白起    发布时间:2025-03-23 12:43   阅读量:16726   会员投稿

本网讯  3月22日,2025年高校设计教育教材建设的产教融通与数字化创新研讨会于赣州格兰云天国际酒店三楼格兰厅3号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主办、天津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分社协办,共商数字时代高校设计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廖春发,教务处处长潘春荣、建筑与设计学院相关领导及教师、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相关领导及教师、天津大学出版社代表等出席此次会议。此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2所高校,3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本次研讨会,邀请来自产学研届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高校设计类数字教材开发与创新实践”“智能技术赋能教材形态革新”“产教融通型教材开发机制”相关主题展开研讨。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经验成果,研讨创新思路,推动基于产教融通与数字化创新的高校设计教育教材建设向纵深发展。

廖春发指出,当前高校设计教育教材建设需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通过校企协同将产业前沿成果与行业实践案例深度融入教学内容,切实提升教材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积极推进数字化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建设新形态教材,丰富教材内容呈现形式,提升教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刘宗明指出,设计教育需构建“历史资源—数字技术—教育创新”闭环。当前设计教育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迭代加速,传统教材更新周期难以匹配行业需求;二是中西部院校亟需通过数字教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三是文化传承使命迫切,需将非遗工艺、地域美学转化为交互式教学模块,让学生“指尖触摸文化基因”。他表示,未来陕西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将联合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依托赣州宋城文脉与客家文化资源,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资源数据库与虚拟设计工坊,以数字教材为纽带,推动科技文化双轮驱动,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文化遗产活化与教育创新发展。

天津大学出版社数字教育出版分社代表介绍了天大天问数字出版平台、数字教材案例及建设思路,表示天大社将积极探索设计教育数字教材的建设及应用。在设计类数字教材开发方面,充分融入丰富的图文、动画、设计案例、3D模型、虚拟仿真、游戏等,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中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智能技术赋能教材形态革新方面,智能生成学生学习行为报告,嵌入AI小天智能学习助理,融入AI助教及AI导师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及多样化学习需求,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在产教融通型教材开发方面,将企业设计案例、行业最新技术和实践经验融入教材中,及时更新与迭代,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通过数字教材的建设及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降低教师教学压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会后大家一致认为,智能技术为教材形态革新带来了无限可能。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教材能够实现内容的动态更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以及沉浸式学习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下午,参会人员一行前往我校三江校区校史馆等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教育成果,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并前往赣州福寿沟博物馆、魏家大院等地,了解赣州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特色。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高校设计教育教材建设的产教融通与数字化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文/陈烨、江敏、张弛 图/王熙、赵峥旭、黄强)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