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4月2
浙江财经大学的机房教室里,数据科学学院的夏雨晴老师正站在讲台前授课。她的声音清晰有力,手中的笔在白板上快速书写,但仔细一看,她的腋下却倚着一根拐杖——这是她复工以来的必备“道具”。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40多天。从学期初重返课堂起,夏老师便拄着拐杖上课,但她却从未因此减少与学生的互动。只见她每节课都会拄着拐一步一步缓慢挪动走向学生,她说:“我想离学生更近一点……”
夏雨晴老师去年意外受伤,腿部骨折。刚刚能够拄拐走动的夏老师就早早地回到讲台复工了,承担起了每周4门10课时的教学工作。一开始,夏老师尝试坐着授课,但她很快发现:“只用语言讲课太单薄了,无法确认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于是,她时常拄拐站立在白板上绘制示意图辅助教学,帮助同学们理解学习内容。
但如果仅仅是站在讲台上,夏老师对讲课效果仍不满意。因为夏老师任教的都是大数据技术相关的课程,很多都在机房上课,学生们的身影常被电脑屏幕遮挡。“隔着这么多电脑屏幕,不能看到同学们的表情,还是担心有同学没听懂。”于是她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一讲解完关键知识点,就拄着拐杖,主动走近电脑屏幕后的同学们,仔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耐心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一开始非常担心老师的腿,但夏老师很乐观,也很坚持,每一节课走下讲台给我们讲解的时候都面带微笑,我们都很感动,也希望尽量帮助夏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向老师积极反馈学习情况,还有不把背包之类的东西放在过道上。”夏老师的学生黄俊珲说。
“是什么让您带伤早早复工回来上课?”记者问,夏雨晴老师回答说:“不想一直在家休息,想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教育是很有意义的事,也是极为要紧的事,我要为这么多的同学们的学习负责。”而坚持在课堂上走到学生当中的理由,则是“因为走近同学们,是教师的本能”。
除了上课时走近学生,夏老师还用了其他办法让自己离学生更近。夏老师上课之后,会自然地在讲台上等待一会儿,因为会有同学来问问题;也会利用智慧教学系统的教学功能时刻关注同学们电脑屏幕的使用情况,尽量保证学生都能听懂、掌握。
“我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定下了一条原则: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让教学思路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维。”夏雨晴老师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在六年多的教学经历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学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除教学外,夏雨晴老师还把严谨负责的态度延续到了科研工作中,于2025年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因为拄拐上课,夏老师近期得到了一些老师同学们的特别关注。夏老师说,同事们都非常照顾她,也常会有同学主动向她表示行动不便的地方可以帮忙,这些帮助让她感受到温暖,也更加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守人民教师的“本能”。“我们学院党委,还有各个系的党支部每年都会组织老师们开师德师风专题学习会,所以我学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这些优秀教师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对教育事业强烈的热爱和责任感,让迎难而上成为他们本能的选择。”虽然医生劝她尽量不要走动,但夏雨晴老师目光坚定地说,“向他们看齐,所以对我来说,拄拐上课、走近同学们,是我自然而然的选择。”(摄影:朱逸镕、师庆飒 通讯员:王彤彤、李群、何锐、张楚越)
2025年3月30日—4月2
旅游度假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
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亲笔签名惠赠
唱吧音乐集团(简称“唱吧”)与华为智能座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当泥菩萨
追赶着春讯,人人试图留住春天——有人忙着
药食同源的传承带给消费者更好的健康体验,
清明假期将至,正式赏春踏青的好时节!无论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支柱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