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曦瓜春茶季:守候岩茶本味的人与事

栏目:行业   作者:冯亭    发布时间:2025-05-14 11:27   阅读量:15076   会员投稿

春意渐浓,武夷山麓的茶山在晨雾中苏醒。曦瓜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春茶季,采茶工们穿梭于层叠的茶园间,指尖翻飞如蝶,与时间赛跑,将积蓄了一整年阳光雨露、大地灵气的鲜叶收入竹篓。这一季的茶香,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匠心的沉淀。

图片 1.png

与天争时:采茶人的春之战役

春茶季的武夷山天气瞬息万变,时而骄阳似火,时而细雨绵绵。茶农们头戴斗笠、身披雨衣,在泥泞陡峭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晨露未干时,他们已开始采摘;烈日当空时,汗水浸透衣背也顾不得停歇。“雨水会让茶青发涩,太阳太猛又会蔫了鲜叶,只能抢着天光最好的时候采。”一位采茶工表示。

图片 2.png

曦瓜的春茶季犹如一场精密的接力赛。采茶工与挑青工将清晨采摘的鲜叶火速送至茶厂,制茶师们早已严阵以待。遵循“一芽三四叶”的古训,茶青需先均匀摊晾,茶师双手翻动如行云流水,让叶片在春风中自然萎凋。

图片 3.png

杀青环节最为考验功力,全凭掌心感知温度,经验丰富的制茶师用熟练的翻炒手法让茶叶均匀受热。揉捻时手腕发力讲究收放自如,青叶在竹匾里自然卷曲成型。炭焙工序最需耐性,烘笼离火反复翻动,茶香随昼夜更替层层沉淀。这些手艺没有文字记载,全在师徒相授的指尖记忆里。

图片 4.png

守正与创新:刻入基因的制茶哲学

曦瓜的匠心始于对“规矩”的敬畏。品牌自2006年创立便确立“以规矩,制好茶”理念,将传统制茶技艺量化成可追溯的标准:从茶树种植的海拔梯度、土壤碎岩比例,到采摘时“三叶一芽”的毫厘把控,皆以数据化体系守护武夷岩茶的本真。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整座茶山的精魂。曦瓜拥有的3000多亩茶山茶园,大部分都位于以“三坑两涧”为核心的武夷山风景区内,茶树在丹霞地貌的砂砾壤中扎根多年,吸收岩石矿脉的独特养分,冬季修剪、春季追施有机肥等细节,构成岩骨花香的底层密码。

图片 5.png

春茶采摘必须分批次“循时而采”,每批鲜叶需经过多道筛选,剔除稍带虫痕或尺寸不合的叶片。即便在阴雨连绵的日子,茶青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制,稍有耽搁便会影响后期发酵。这种近乎苛刻的标准化管理,让曦瓜成为行业唯一的同时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双重认证的品牌。

在机械化浪潮席卷茶行业的当下,曦瓜坚守“传统为魂、科技为用”的平衡之道。以“新旧共生”的格局诠释了品牌对匠心最深刻的理解。

图片 6.png

“曦瓜壹号”“御鉴”“喊山”等标志性产品的诞生,既是品质标杆,更是文化载体。如曦瓜壹号原料限定于“三坑两涧”正岩核心区,制茶全程由非遗传承人监制,让品饮过程成为一场微型文化巡礼。2024年推出的武夷龙须茶更突破传统,将濒临失传的龙须茶制作工艺与现代消费场景结合,以“可观赏的茶艺”重新定义非遗生命力。

图片 7.png

如今,曦瓜每年三月三的“喊山祭茶”仪式,已成为曦瓜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非遗传承人刘安兴带领团队于钟鼓岩诵读祭文、悬挂许愿丝带,以千年民俗唤醒茶山。品牌更将岩茶技艺转化为体验经济:游客可在AAAA级景区香江茗苑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茶文化体验活动,这种“可触摸的文化”策略,让游客通过茶会、研学、文化节等场景,感知岩茶背后的人地共生智慧。

图片 8.png

暮色中的曦瓜茶厂依旧灯火通明,杀青的烟火气与烘干的暖香交织升腾。这一盏琥珀色的茶汤里,沉淀着武夷山的云雾晨昏,也镌刻着代代相传的制茶密码。

2025年曦瓜岩茶即将上市,好茶值得等待。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