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全龄健身圈“圈”出居民幸福感

栏目:行业   作者:郑袖    发布时间:2025-05-20 09:13   阅读量:15610   会员投稿

一条红蓝相间的环湖绿道宛如丝带般蜿蜒于安源湖畔,绿意葱茏间,晨跑的居民、骑行的家庭、漫步的老人与嬉戏的孩童不约而同在这儿勾勒出一幅老少同乐、全民参与的活力画卷。而这扑面而来的全民健身热潮背后,是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在党建引领下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

绿道经济激活城市绿色脉搏

傍晚的安源湖畔,景观墙与休闲廊架在暮色中点亮,联星村村民贺萍夫妇,早已将安源湖的环湖绿道当作每日打卡的 “健身圣地”。沿着红蓝相间的步道,他们在花香中奔跑,在绿意里漫步,享受着天然氧吧带来的身心愉悦。城南社区的何先生一家也爱上了这里的骑行时光,一家三口迎着微风,在如画的风景中穿梭,健身赏景两不误。

“绿道建设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机遇。”丹江街党委书记欧阳耀波表示。近年来,该街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因地制宜推进绿道建设,主要依托绿带、林带、水道河网、景观道路、林荫道灯自然和人工廊道,形成一种具有生态保护、健康休闲和资源利用等功能的绿色线性空间。一条条不断延伸的绿色“毛细血管”串联起丹江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为居民打造低碳健康的“绿色生活”,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绿道24小时焕发生机。

15分钟健身圈托起全龄运动热  

每天清晨八点,江矿社区“安源红邻里之家”的乒乓球室准时响起清脆的击球声。挥拍、扣杀,老人们的动作行云流水……76岁的陈跃宏风雨无阻,与球友们挥拍切磋两小时。对陈跃宏来说,这里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场所,更是结交朋友、消磨时光的温馨港湾。社区食堂 5 -10 元一餐的实惠饭菜,也让他偶尔能在这里享受一顿比在家更便捷的美味。78 岁的志愿者何冬民同样钟情于此,多年来对运动的热爱,让他在安源红邻里之家的门球、乒乓球、象棋等活动中找到了无限乐趣,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运动行列,他满心欢喜。而 75 岁的胡满初则常常在文艺室里沉浸于笛声悠扬,每周二、五准时来此排练,夜晚还会在社区的运动场地打打羽毛球,用运动与音乐充实生活。他们常常调侃“安源红邻里之家”简直就是银发俱乐部,门球场、棋牌室、舞蹈队一应俱全,“大家各得其乐,日子比年轻时还热闹。”

在 “安源红邻里之家”,党员志愿者们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协调场地设施的维护与使用,让这里成为党群连心的重要纽带。老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也通过参与活动增强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抬眼全民健身晨晚练点,丹江中心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活力满满,穿着各色运动服,在空地上欢快地拍着篮球。一个个小小的身影,眼神专注,双手有节奏地拍打着,“砰砰砰” 的拍球声清脆悦耳。6岁的阳阳是其中一道充满朝气的风景线,他时而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时而骑车穿梭嬉戏,运动的种子在他心中早已生根发芽。“从6岁到 78 岁,家门口的健身圈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彰显着全民健身的活力与热情。”丹江街文旅教体卫健办主任陈莉介绍道。

全民健身“幸福增量”持续释放

在戴家冲安置小区,新安装的太极推手器、腰背按摩器前围满居民。陈莉翻着需求登记本:“去年申报的配套器材只是开始,下半年竞走大赛正在筹备中。”这种“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的模式,正是丹江街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通过党委搭建平台,广泛收集群众需求,整合各方资源,让全民健身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戴家冲安置小区新添的健身器材就填补了居民锻炼需求。陈莉介绍,联星村门口的足球场、篮球场、健步道,早就成为附近居民日常健身的好去处,足球场还常常举办亲子活动,亲子运动会上遍布欢声笑语。

从风雨球场的银发对决,到环湖绿道的亲子骑行;从门球场的默契配合,到百姓大舞台的翩翩起舞,丹江街正以运动为纽带,编织起全龄段、多维度的幸福网络。正如丹江街居民所言:“健康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这里,全民健身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动实践,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乐趣,共同书写着活力丹江的精彩篇章。(萍乡市安源区丹江街 周潇潇 甘艳 黎志)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