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眼前“飞蚊”不可轻视! 重庆普瑞眼科陈少军院长:大量飞蚊可能是眼底病变信号

栏目:行业   作者:先轸    发布时间:2025-08-01 14:12   阅读量:5151   会员投稿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偶尔发现眼前有小黑影飘动,像蚊子在飞,挥之不去——这就是常说的“飞蚊症”。很多人认为这是“小毛病”,无需在意,但飞蚊症背后可能隐藏着眼底健康隐患,尤其是短时间内“飞蚊”数量骤增时,需警惕视网膜裂孔、脱离等严重病变,及时就医排查。

飞蚊症:生理性与病理性需分清

重庆普瑞眼科医院名誉院长陈少军教授介绍,飞蚊症的本质是玻璃体混浊或玻璃体与视网膜关系改变,导致光线进入眼睛时,被混浊物遮挡形成阴影,投射到视网膜上,便产生了“飞蚊”感。根据成因,飞蚊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性飞蚊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或高度近视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从透明胶状变得混浊、液化,就像蛋清老化变稀、出现杂质;高度近视人群因眼轴较长,玻璃体老化会更早出现。这类飞蚊通常数量少、变化小,可能是1-2个固定的黑影,不影响视力,也不会引发其他眼部不适。另一类是病理性飞蚊症,由眼部疾病引起,是眼底病变的“预警信号”,比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血管破裂所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引起)、葡萄膜炎(炎症导致玻璃体混浊)等,都会导致“飞蚊”数量突然增多,还可能伴随眼前闪光感、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症状。

大量“飞蚊”骤现?警惕眼底急症

“生理性飞蚊症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病理性飞蚊症若拖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陈少军院长强调,临床中不少患者因忽视“飞蚊增多”的信号,最终发展为视网膜脱离,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曾有位高度近视患者,某天突然发现眼前‘飞蚊’成片,还伴有闪光感,但以为是‘用眼疲劳’,自行滴眼药水缓解。一周后视力骤降、视野被遮挡才就医,检查发现视网膜已出现多个裂孔并部分脱离,虽经手术治疗,视力恢复仍不理想。”陈少军教授指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到眼科就诊:短时间内“飞蚊”数量明显增加,从几个变成“一群”;眼前出现闪光感,像“闪电”一样;视野中出现固定的黑影遮挡,看东西时像有“帘子”挡住一部分;伴随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变形。

科学应对飞蚊症:检查与干预并重

面对飞蚊症,该如何科学应对?陈少军院长给出了明确建议,首先要先做检查,明确性质。无论“飞蚊”多少,首次发现时都应进行专业眼底检查,包括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部B超等。若确诊为生理性飞蚊症,无需过度焦虑,平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高度近视人群),减少眼部过度疲劳,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眼底即可。若确诊为病理性飞蚊,则需针对性治疗,若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可通过激光治疗封闭裂孔,防止病情进展;若已发生视网膜脱离,需尽快通过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视网膜;对于玻璃体出血或炎症引起的飞蚊症,则需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飞蚊症的关键是‘辨明性质、及时干预’。”陈少军院长呼吁,“一旦发现眼前飞蚊异常,切勿拖延,及时就医才能最大程度守护眼底健康和珍贵视力。”建院14年,重庆普瑞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优势显著,科室以陈少军教授领衔,陈少军院长个人累计成功完成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0000余台,重庆率先开展眼底病手术,手术量居西南地区前列,具备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同时,科室配备了蔡司CLARUS 500真彩高清超广角眼底相机等前沿设备,能实现90%以上眼底范围成像,精准捕捉病变。此外,科室还积极践行眼底病全病程管理,从筛查、诊断,到治疗、随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诊疗服务,全力守护患者的眼底健康。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