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品牌与商业》行业观察:广告电商化重构行业价值坐标系

栏目:行业   作者:秦开    发布时间:2025-08-06 11:10   阅读量:9134   会员投稿

当广告公司的提案从“品牌声量”转向“GMV转化”,是妥协还是进化?当小红书的笔记从“随便写写”变成“精准埋词”,是套路还是升级?当公关人的钢笔换成了电商后台的数据分析表,是背叛初心还是拥抱趋势?

广告与电商的碰撞,正在改写行业的生存法则,也重塑着每个从业者的价值坐标。近日在《品牌与商业》举办的直播活动中,广告公关人转型成功样本、小红书电商/线索操盘手、内容专家洪旭与小红书电商/线索操盘手、投放专家李勇做客直播间,拆解广告与电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分享了他们在转型历程中的感悟。

行业转型:从“传播孤岛”到“生意闭环”

十几年广告公关生涯积累的内容能力,与五年电商转型沉淀的转化思维,洪旭的转型经历堪称行业转型的微观样本。为了做好短视频带货,她几乎尝遍市面上所有雪糕,从冷链运输到生牛乳含量,将公关人的细节敏感转化为电商人的产品洞察。这种转变背后,是广告行业价值逻辑的根本切换——从“我能做什么传播”到“我能帮客户赚多少钱”。

传统广告公关行业的困境早已显现。客户不再满足于“曝光量”“人群渗透”等表层数据,而是直截了当地追问“能卖多少货”。这种需求倒逼行业从服务品牌宣传的单一维度,拓展为覆盖“线上电商+线下线索”的全生意链条。正如洪旭所言,未来广告公司的业务方向必须锚定两类生意模式:线上要提升电商转化率,线下要为实体经济增加客流量,形成“品牌-内容-转化-复购”的完整闭环。

李勇的十年投放经验则揭示了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广告形态已从“用户主动搜索”转向“平台主动推送”。抖音近9亿日活、小红书3亿月活的流量池里,广告的本质仍是“影响人的行为”,但路径已彻底改变。过去靠报纸、电视完成的认知传递,现在需要通过千川信息流、聚光投放等工具,在用户刷手机的碎片化时间里完成“认知-兴趣-转化”的心智占领。这种变化要求广告人既要懂内容创意,更要懂数据追踪——毕竟,能被量化的价值才更有说服力。

平台红利:小红书的“深水区”机遇

关于小红书是否还存在红利的争论,洪旭给出了辩证答案:平台粗放增长的红利期已过,但广告公关公司的红利期正在到来。去年年底小红书对低质账号的大清洗,让依赖“人海战术”的小红书运营公司损失惨重,却意外为广告公关公司打开了机遇窗口——当平台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的深水区,恰恰需要广告人沉淀多年的策略能力、创意能力和用户洞察。

众所周知,小红书平台的独特性在于它的“长效种草”机制。与抖音的即时转化不同,小红书用户的决策周期可达7-15天,图文笔记的阅读时长和记忆留存率远高于短视频。这种特性让它成为高客单价产品的天然土壤:12线城市女性为主的用户群体,消费能力强且决策理性,更愿意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买单。李勇介绍,小红书已打通与天猫、京东和唯品会等平台的订单链路,从种草到拔草的路径完全跑通,这为广告电商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广告公关公司的优势在小红书生态中被进一步放大。那些在传统业务中积累的竞品分析能力、人群定位能力、策略制定能力,正是当下小红书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当很多小红书运营公司还在靠复制粘贴笔记获取流量时,专业广告人已经能通过“竞争空白分析”“冷启动策略设计”等方法论,在3亿月活用户中精准找到品牌的“心智入口”。正如洪旭所言,35岁以上广告人的阅历本身就是优势——比如在小红书转化一款粉底液,广告人能深刻的理解多个不同年龄段,下至校园上至40+女性的需求变化,这就需要的不是流量技巧,而是对生活场景的深刻共情。

能力重构:从“广告人”到“广告电商人”的进化

广告电商人的出现,标志着行业能力体系的升级。这个新物种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人”,也不是单纯的销售,而是融合了种草能力+割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洪旭对“广告电商”的定义颇具深意:广告是种草,电商是割草,二者的结合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思维模式的重构——从内容电商的“用内容做转化”,升级为广告电商的“用广告思维做全链路生意”。

这种进化需要三类核心能力的支撑。首先是内容转化力,即写出“有带货能力的笔记”的能力。这要求内容既要埋好关键词便于投放,又要具备“活人感”引发共鸣。洪旭团队曾为雪糕带货写过“挖一勺就吐了”的场景化描述,正是这种基于真实体验的内容,比单纯的卖点罗列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数据敏感度,李勇强调的CPM(千次曝光成本)、CTR(点击率)、CVR(转化率)等指标,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洞察用户偏好的窗口——上一小时数据60到下一小时120的波动,可能藏着人群需求的变化。最后是策略制定力,从冷启动期的内容铺量,到增长期的投放放大,再到稳定期的复购运营,需要像操盘公关项目一样做好全周期规划。

与销售的区别在此显现。销售擅长的“321上链接”式吆喝,在小红书注定水土不服。这个平台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转化——通过一篇测评笔记解决“为什么买你不买他”的决策疑问,通过一组场景图文传递“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的价值共鸣。广告电商人做的不是简单的卖货,而是用广告人的专业,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转型路径:躬身入局者方能破局

广告公司的转型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而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调整中。洪旭的建议颇具操作性:首先是对接部门的转变,从只跟品牌部打交道,到主动对接市场部、电商部,了解客户的GMV目标、双十一销售计划等实际生意需求;其次是团队能力的迭代,老板和总监要先成为小红书操盘手,基层员工要练就写好笔记、做好短视频的硬技能;最后是行业资源的整合,多向郑州帮、厦门帮等先行者取经,把他们有效的底层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实战能力,并且密切关注风云变幻的平台动态和平台要求,做策略和执行调整。

个人转型则需要“双手沾泥”的勇气。洪旭表示,资深广告人也要有亲自动笔学写小红书笔记,这种躬身入局的态度,恰恰是转型成功的关键。广告人最需要打破的是资深人士的身份执念——当一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时,对新世界的真实手感只能来自于一线战场,脱离一线战场得不到真知,会丧失对数据和趋势的敏锐判断,进而影响到决策。在小红书,毛细血管才是生命线。李勇的投放经验也印证了这一点:传统广告的延时反馈已被实时数据取代,今天的投放策略可能明天就需要调整,唯有拥抱变化才能跟上节奏。

人群资产的运营将成为转型的重要抓手。李勇认为,小红书AIPS模型(认知、兴趣、购买、分享)本质上是把品牌的用户资产量化、分层,再通过内容和投放精准触达。这种基于数据的精细化运营,让广告从“广撒网”变成“精准捕鱼”——知道广告投给了谁,这些人看了之后买了多少,甚至能算出每一块钱广告费带来的回报。这种确定性,正是当下广告主最渴求的东西。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广告电商化的浪潮中,没有永远的红利,只有持续进化的能力。当很多头部广告公司陷入亏损,当很多小红书运营公司的粗放打法失效,行业正在筛选那些既能守住广告本质,又能拥抱电商变化的幸存者。小红书即将上线的新数据功能,或许会让转化路径更加清晰,但无论平台规则如何变,理解用户、做好内容、完成转化的底层逻辑不会变。

对于广告公关人而言,这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传播回归生意本质,当创意嫁接转化思维,行业或许能走出“比稿内卷”“低价竞争”的泥潭,重新赢得客户的尊重。正如洪旭所言:“我们不是业务不行了,而是有新的挑战了。”在这个广告与电商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能为客户创造确定价值的人,终将站在趋势的潮头。

关于《品牌与商业》:

《品牌与商业》成立于2004年,是金旗品牌研究院旗下专注品牌价值驱动商业增长的专业媒体,发掘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牌案例,对话具有品牌思维的商业人物,理清品牌价值驱动商业增长的底层逻辑,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与思考。

关于金旗品牌研究院:

金旗品牌研究院专注于品牌文化及社会价值研究,链接全球政产学研资源,通过构建“战略智库-文化解码-价值重构”三维赋能体系,助力企业以品牌张力赋能商业价值跃升。

自2010年成立以来,金旗品牌研究院深度联动驻外使馆、国家文化传播职能部门、各国中资协会,中国社科院共建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华社等顶级机构,拥有140余位来自《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决策层、国际4A机构战略顾问团、常春藤学术联盟的顶尖专家,为企业提供品牌咨询服务。

金旗品牌研究院已与万华化学、宝马、拜耳、罗氏、比亚迪、京东、美团、DHL、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中型企业,及超过1000家年营收千万级以上的成长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由金旗品牌研究院主办的金旗奖,是倡导长期价值的品牌奖项,创立于2010年,是中国首个具有评审知识产权的品牌奖项,首个将案例引入国际商学院课堂的品牌奖项。

金旗奖遴选品牌影响力突出,彰显可持续增长价值的优秀案例,以品牌向上带动社会向上。经过15年发展,金旗奖已经成为展示品牌向上,衡量品牌建设绩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