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光的使者 爱的标杆

栏目:行业   作者:秦开    发布时间:2025-08-20 09:28   阅读量:6860   会员投稿

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我曾一次次展开想象的翅膀,勾勒着与“标哥”推杯换盏、畅聊人生、聆听标哥演唱的《搀扶》的场景。那画面里,有酒的醇香,有话语的真诚,更有一份跨越粉丝与偶像界限的亲近。然而,当现实真正与标哥相见时,却因他偶感风寒、不便饮酒而未能如愿。这份小小的遗憾里,却让我对这位“中国首善”多了一份真切的感知——他并非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会生病会疲惫的普通人,只是这份普通中,蕴藏着不普通的大爱之光。

我与标哥的缘分,却足够深刻。作为他十多年的粉丝,我对他的关注,真正从“认真”二字开始,那是12年前我担任十八洞村首任扶贫队长的那段时光。十八洞村正走在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上,每一步前行都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也就是在那时,标哥的兄弟周璞走进了十八洞村,用行动成为了村里首批认领桃树的荣誉村民。从周璞的口中,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了解到陈光标——这位被称作“中国首善”、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人物,他的故事不再是新闻报道里冰冷的文字,而是带着温度与力量的叙述。

在这个追逐财富榜单的时代,陈光标从未在所谓的“胡润榜”上占据一席之地,若以“首富”的标准衡量,他或许根本排不上号。但在无数被他温暖过的人心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善”。三十多年如一日,他将慈善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用脚步丈量着需要帮助的土地,用双手传递着滚烫的爱心。累计捐款捐物高达5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100多万人因此渡过难关、迎来新生的希望。当我听到这些数字时,心中涌起的不是对财富的惊叹,而是对这份坚守的深深敬佩。他用行动诠释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内涵,成为了全国慈善领域里一座令人仰望的标杆。

前几日,我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名为《首队@首善》的视频。镜头里,我站在岽哨村的土地上,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带着满心的诚意与期盼,向远在南京的陈光标发出了一份特殊的邀请——邀请他担任我的家乡岽哨村的名誉村长。我深知,这份邀请或许有些冒昧,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异想天开,但我心中的那份执念,却异常坚定。

视频发布后,现实的反馈却给了我一盆“冷水”。我认为会是爆款的视频,互动率竟然不高,就连平日里相熟的朋友,收到我私发的视频后,也大多选择了沉默,仿佛未曾看见,更谈不上帮忙做些数据。偶尔有几个回复的,语气里也满是质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几位在湘西小有名气的人士,更是直言不讳地劝我“认清现实,别做这种无稽之谈的事情”。评论区里,甚至有人调侃“等晚上12点做梦的时候,或许就能实现了”。一时间,周遭的不看好如潮水般涌来,仿佛要将我的那点期盼淹没。

但我从未动摇过。作为关注标哥十多年的粉丝,我太了解他身上那份浓厚的农村情结。上世纪90年代,他还只是个睡大街摆地摊的年轻人,好不容易攒下60万元,却毅然拿出28万元给家乡修了一条路。为了这件事,妻子无法理解他的选择,最终离他而去。这个故事,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标哥”身上那份对“三农”发自肺腑的深情。他的根在农村,他的心系着农民,这份情感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我坚信,他不会对一个为家乡发展奔走呼号的人无动于衷,更有可能愿意与我们一起,为岽哨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添砖加瓦。

有一个成语叫“心有灵犀”,我终于读懂了坚持的意义。万万没有想到,幸福会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前天晚上,我接到了好友周璞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喜悦:“标哥看到你发的视频了,还反复看了好几遍,他非常乐意接受岽哨村‘名誉村长’的邀请!”紧接着,周璞将标哥回复的信息念给我听,每一个字都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我的全身:“从龙队长身上,看出是从血液里流淌着对农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也是更有家国情怀的人,‘标哥’乐于做他的名誉村长,能为他的乡村振兴,做点力所能及的赋能作用,我在南京恭候。”那一刻,所有的质疑与嘲讽都烟消云散,只剩下难以言喻的振奋与感动。原来,真诚真的能跨越山海,原来,那份对家乡的热爱与对乡村振兴的期盼,真的能被同频的人感知。

不由让我想起了马云先生的一句名言: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一行人对“18”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情结,或许是受十八洞村发展历程的影响,“18”在我们心中早已成为吉祥与希望的象征,这份数字文化的影响已深入骨髓。于是,我们特意选择了8月18日12点18分从宁波出发,奔赴南京。一路上,我们默念着这个充满寓意的数字,期盼着这众多的“18”能为我们的此行带来好运,也为岽哨村的未来带来转机。

标哥对这次见面十分重视,特意从北京赶了回来,我们约定下午3点在他的公司见面。当我真正站在标哥面前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这些年,我见过不少首长,也接触过许多大企业家,却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冲动与温暖感。那或许就是粉丝见到自己由衷敬佩之人时,最真实、最纯粹的感受吧。

眼前的标哥,朴实得就像邻家大哥,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架子,低调中透着亲和。他很善于言谈,聊起慈善事业,聊起农村发展,眼神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但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忙碌——全国各地的基金会、众多县市的民政部门,都盼着能与他见面交流。更让我们心疼的是,标哥在坐高铁回来的路上,因为吹了空调不小心感冒了。夏天的感冒格外磨人,听着他说话时略显吃力的声音,我们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即便身体不适,标哥也始终带着微笑与我们交流。他说:“名誉村长是天下最小的官,但这背后是百姓最大的认可。我一定会回岽哨村看看,和乡亲们见一面,亲自接过他们颁发的证书,为岽哨村做点事情。”简单的话语,却重如千钧。这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对乡村、对农民沉甸甸的责任。

晚饭时,标哥强撑着身体陪我们,每吃一口饭都显得有些艰难。我们实在不忍心,反复劝说他先回家休息。看着他略显疲惫的背影,我心中对他的敬佩又深了一层。他不是神,却始终在用神一般的毅力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这次南京之行,无疑是收获满满的。周璞的给力让我们倍感温暖,他带着妻子特意从南宁飞到南京,全程帮我们做好对接工作。从他与标哥的互动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相处日久、感情深厚。有了周璞这样热心且有经验的人加盟,我们坚信,“三变+”模式一定能在岽哨村,乃至更多中国的乡村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陈光标,这位“光的使者”,用三十多年的慈善之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这位“爱的标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何为责任与担当。他接受岽哨村名誉村长的邀请,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在我们心中,这是一束光照进了家乡的土地,是一份大爱将赋能乡村的振兴的行动。

未来的路还很长,岽哨村的发展或许会遇到诸多挑战,但只要想到有标哥这样的“光的使者”引路,有无数像周璞一样的热心人助力,有“桃源三杰”的支持,还有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动力,我们就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知道,爱与坚守,永远是照亮前行之路最亮的光;而像标哥这样爱的标杆,也终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这份温暖的事业中,让更多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