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智能管理,向“感知型组织”演进——洞察未来十年的企业管理范式转型

栏目:行业   作者:冯亭    发布时间:2025-08-25 10:45   阅读量:16791   会员投稿

“未来的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而是设计一套系统,让信息自己流动、问题自动暴露。”蒯岚鹰在一次闭门管理对话会上抛出的这句话,引发了在场多位科技创业者的讨论。

作为上海爱肌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蒯岚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出身者,但她的管理方法论却深深嵌套在系统思维与动态迭代逻辑中。自2018年创办公司以来,她主导构建了一个融合硬件、算法、数据、用户体验和合作机制的智能平台,推动企业从“点状创新”走向“系统驱动”。

管理的转折点:从“组织效率”走向“系统感知”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非线性管理时代’。”蒯岚鹰所指,是当前管理理念从以流程控制为核心的传统体系,逐步演进为实时响应、动态联动的组织系统。

她以AI肌的商业运营为例分析指出:传统美业企业内部职能壁垒重、信息反馈慢,而她更倾向于搭建一个“自流动的信息体系”,让各部门根据数据驱动自发行动。通过嵌入算法模型、检测设备与后台数据平台的集成,公司可以在无需额外人力汇总的前提下,实现核心运营节点的同步调整。

“真正有效的管理,是把判断权交还给系统,把应对能力交还给组织本身。”她强调。

人才架构的重构:边界消失,角色融合

“一个算法工程师同时要理解用户心理;一个销售必须看得懂AB测试报告。”在蒯岚鹰眼中,企业组织结构的关键不再是“分得够细”,而是“耦合得够紧”。

在她的团队中,岗位边界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以项目为核心模块动态调整职责组合。“我们的设计总监不仅负责设备视觉呈现,还深度参与用户行为路径的规划。”她推崇以结果导向、跨学科合作为核心的团队协作逻辑。

这套方法也延伸至她制定的激励体系——绩效考核以“目标完成度+协同影响”为基础模型,既鼓励个人突破,又强化组织协作。

平台思维:从“管理层”到“管理系统”

“我更像是系统设计师,而不是控制者。”蒯岚鹰将自己角色定位为“规则建立者”,而非“流程审批人”。

AI肌平台架构的建设中,她强调系统化联通,尤其是在设备、数据与前端服务之间的闭环构建。该项目中提及的远程监控系统与后台数据联动机制,正是她推进组织数字化透明的具体体现。公司各类点位设备状态、用户检测数据等通过云端管理后台集中呈现,为团队协同与管理决策提供及时支撑。

“管理不是多几双眼睛盯着,而是让大家看到统一的地图。”她说,这样的架构使员工理解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并基于数据做出快速响应。

关于未来十年的企业管理,她怎么看?

她认为,未来企业会从“结构式组织”转向“模块化组织”,从“静态制度”转向“动态机制”,从“人力推动”转向“系统牵引”。

蒯岚鹰将管理趋势总结为三大变化:

组织流动性提升:岗位不再固定、边界变模糊,基于任务调动团队构成;

决策机制扁平化:依托实时数据决策,管理层不再层层批示,而是即时配置资源;

战略周期短期化:长周期规划被动态微调机制替代,战略成为随时可调的动态模型。

这些理念都被她率先在自身企业实验落地。她所带领的团队,已完成与APM、凯氪蕾、志村广告等品牌的合作,设备覆盖全国多个商业场景,项目成果逐步转化为数据资产和平台能力。

采访尾声,她说:

“我更愿意说我在打造一个‘感知型组织’。”

她拿出一张AI肌平台架构草图,简单却清晰。“未来公司不靠流程往前推,而靠数据和关系网牵引前进。”

蒯岚鹰,是美业科技领域的实践者,更是新型企业管理理念的布道者。她没有沿用传统公司管理模式,也不强调流程至上,而是试图以平台化、数据化、柔性化的方式,推动组织进化。

她用AI改写了肌肤检测的方式,也正在用系统设计重构企业的“肌理”。

(记者:魏清扬)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