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催化剂龙头鼎际得加速转型,年产20万吨POE将投产,高端新材料布局步入收获期

栏目:行业   作者:赵胜    发布时间:2025-09-01 10:19   阅读量:19209   会员投稿

近日,鼎际得(603255.SH)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8 亿元,同比增长 19.03%,业务拓展展现积极态势;归母净利润 422.64万元,同比下降 20.52%,主要由于售价下降、子公司在建期支出和管理费用增加。

 

公司业绩环比改善,2025 年第二季度的收入与利润均较第一季度实现提升,这一趋势符合市场预期,不仅印证了公司经营策略的有效性,更释放出下半年业绩持续改善的积极信号,为后续产能释放后的利润增长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鼎际得的转型重点聚焦在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特别是POE项目。随着POE(聚烯烃弹性体)等高分子材料项目的持续推进,公司正从单一催化剂供应商向“催化剂+新材料”双轮驱动的综合平台转型。

 

主业稳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显

 

作为国内少数同时具备高分子材料高效能催化剂和化学助剂产品的专业提供商,鼎际得

“催化剂+助催化剂+抗氧剂”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不仅巩固了公司在高分子材料核心助剂及催化剂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助力POE国产化进程,优化成本体系,提升α-烯烃自给率。

 

    2025 年上半年,鼎际得在行业波动中实现营收稳步增长,同时业绩环比改善的趋势为下半年发展注入信心。从核心财务指标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8 亿元,同比增长 19.03%,这一增长得益于客户资源的稳固拓展与定制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催化剂+抗氧剂”的双主业,鼎际得多年来,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恒力石化、万华化学、宝丰能源等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合作持续深化。近年又陆续同圣莱科特、鲁姆斯签订框架合作协议,采购量稳步递增,为公司整体的营收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6月17日,鼎际得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科技”)旗下高端新材料项目中试装置投料试生产成功,产出合格POE产品,生产运行稳定,产品指标达国际同类产品标准,为年产20万吨POE装置顺利投产筑牢根基。

 

这一成果标志着鼎际得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预示着公司将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对公司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据悉,上述石化科技于 2023 年起在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POE 新材料项目。项目一期建设为“高端新材料”项目,规划占地约113.30亩,总投资56亿元,主要建设:30万吨/年乙烯制α-烯烃装置后工段、20万吨/年POE 装置(两条线)、配套储运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一期工程现已完成中交,预计2025年9月投产。

 

中试装置的顺利投产也验证了石化科技自研、自产的 POE 用茂金属催化剂的各项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战略转型POE国产替代即将投产

 

POE作为一种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用、电器、玩具、汽车、光伏等领域。目前POE生产技术主要由海外巨头垄断,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资料显示,2023 年全球 POE 需求量约 160 万吨。全球 POE 消费以改性为主,包括直接改性、 接枝改性、发泡改性等,用于汽车、光伏、建筑、家电等领域,其中汽车领域需求占比高 达 51%,其次光伏、建筑、家电需求占比分别为 18%、15%、11%。2024 年国内POE消费量约91万吨,全部来自进口。

 

对于汽车领域而言,下游客户通常对长期稳定供应和产品品质一致性要求较高,因此对 POE 粒子企业而言,极为重视有关汽车领域的需求;此外,随着全球光伏装机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POE胶膜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光伏已成为POE产品需求中增速最快的领域。

 

在POE领域,鼎际得通过全产业链自主化布局,形成了远超同行的成本优势,从催化剂、稳定剂到核心原材料,再到工艺设备,各环节优化,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催化剂方面,作为 POE 生产的关键材料,鼎际得20万吨POE项目的催化剂成本约7000万元,而行业龙头同类项目的催化剂成本约2亿元,鼎际得在此环节直接节省成本1.3亿元,成本优势比例超 65%。

 

稳定剂方面,公司采用自产模式供应稳定剂,相较于行业其他龙头公司依赖外购的方式,成本显著更低,且能保障供应稳定性,避免外购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而阿尔法烯烃作为 POE 生产的核心原料之一,鼎际得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自制,其自制成本仅为万华化学采购价的50%,这一环节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拉大了与同行的差距。

 

工艺设备方面,鼎际得直接采用进口工艺设备,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批次稳定性,有效降低产品不良率;也避免了同业设备改造所致的开工率不足、产品稳定性波动等问题。

 

从最终的单位成本来看,鼎际得 POE 产品在折旧分摊后约为1万元/吨,若未来乙烯价格降至6600元/吨,单位成本可进一步压缩至8500-9000元/吨,自主成本优势凸显。

 

业内认为,POE项目成功投产后,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技术延伸, PEEK打开高端新材料增长空间

 

鼎际得凭借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与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在 POE 领域建立优势,更通过抗氧剂体系、特种改性产品的研发,将技术能力延伸至 PEEK(聚醚醚酮)材料领域,同时也助力了国内 PEEK 产业突破进口依赖,实现国产化替代。

 

Peek正在成为实现下一代高性能、轻量化和仿生机器人的关键性材料之一。它并非用于芯片或软件,而是作为“骨骼”、“肌肉”和“皮肤”的顶级物理载体,从根本上提升机器人的硬件性能。PEEK 材料因具备优异的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领域,但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易发生降解,影响产品性能。

 

鼎际得针对这一痛点,已推出高温抗氧剂 330、9228,可在 PEEK 加工中防止分解和降解,有效改善PEEK在高温加工中的稳定性。同时,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抗氧剂(P-EP36、565、1425等),更适应更高温度需求,不仅能进一步提升 PEEK 的加工安定性,还可拓展其使用温度极限,助力 PEEK 在更严苛环境(如航空航天、高端医疗)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鼎际得正在推进的POE特种改性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兼具柔韧性与抗冲击性,可与 PEEK 形成复合应用,适用于机器人、电子器件、新能源车及医疗植入件零部件性能。产业链自主化保障原料供应、性能提升与成本压降前提下进一步推动新材料的国产替代。

 

据了解,目前,鼎际得的 POE 及相关产品已通过下游主流客户验证,订单储备相对充足,为 9 月批量投产后的业绩释放提供有力保障。

 

客户方面,道恩、惠通、金发等国内知名高分子材料企业对鼎际得的 POE 产品反馈优异,产品性能得到市场认可;在光伏领域,公司产品已通过光伏企业的深度验证,在耐候性、机械性能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契合光伏胶膜领域的高质量需求。

 

订单方面,随着中试产品验证通过,鼎际得的框架采购协议陆续落地,订单待 9 月产线全面投运后实现规模化交付。这意味着,一旦产能释放,公司将快速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业绩拐点清晰可见。

 

据业内介绍,当前 POE 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未来随着行业供需格局改善,一旦价格回升,鼎际得将凭借成本优势,实现“价格上涨 + 成本稳定”的双击效应,利润弹性也会较大,抗氧剂与POE改性材料切入 PEEK 领域,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成长天花板。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