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青春之力助推普之梦,乡村振兴展时代担当 ——太原师范学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栏目:行业   作者:吴起    发布时间:2025-09-03 10:31   阅读量:18244   会员投稿

青春恰似火,正逢扬帆时。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能力,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普传新风,筑梦中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暑期奔赴吕梁市中阳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进校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实践团队在阳坡塔学校开展了为期3天的普通话教学活动,针对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设计了多元课程。

·趣味课堂显匠心

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针对不同年级学习进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动画配音、情景演绎等趣味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语言魅力。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对普通话学习充满了期待。

实践团成员为阳坡塔学校学生授课场景

·多彩活动促发展

课间时分,团队成员不仅组织学生们一起进行户外活动,拉近彼此距离,还辅导学生完成暑假作业,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课堂上,为帮助学生们树立起爱国意识与情怀,团队成员分别带领二年级学生学唱《歌唱祖国》、指导三年级学生诵读《少年中国说》,嘹亮的歌声与铿锵的诵读声此起彼伏,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氛围。

实践团成员与学生进行课间活动

·汇报表演展成果

二年级学生演唱《歌唱祖国》《上春山》,三年级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演唱《我的未来式》,他们精神饱满,精彩的表现赢得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志愿者为每位学生送上手写鼓励卡片和贴纸,全体师生合影定格美好时光。孩子们用精彩的表演展示了学习成果,也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阳坡塔学校学生合影留念

融文化:非遗传承,剪纸佳作尽显匠心

推普实践团走进中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基地,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与交流活动。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中阳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雪平,与中阳市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红梅共同为队员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两位传承人围绕中阳剪纸、传统刺绣等项目,结合实物展品系统讲解技艺的起源脉络、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王雪平老师在采访中感慨:“过去教徒弟全靠方言口传心授,有些技艺术语外地人听不懂,传承范围始终有限。现在用普通话教学,不仅能让更多外乡学员准确理解技法要领,还能通过线上课程让中阳剪纸走出山西,被全国爱好者认识。普通话就像一座桥,让老手艺接上了新流量。”

王雪平为实践团成员教授剪纸技巧

此次非遗之旅,让队员们在亲手创作中触摸到非遗技艺的温度,更深刻理解了普通话在文化传承中打破地域壁垒的重要作用,为后续推普工作埋下“文化赋能”的种子。

乡村:深入调研,紧密贴合群众需求

·团县委座谈拓思路

实践团队抵达共青团中阳县委员会,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形式,与基层工作者深入交流,了解推普工作现状,为后续推普工作的优化收集了宝贵意见。

·文化广场互动传理念

围绕“普通话使用情况”,实践团队展开调查。团队成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众展开调查,并引导他们分享学习普通话的经历与渠道,现场氛围热烈。随后,志愿者发放推普宣传手册,讲解说普通话的益处,让“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群众的推普意识。

进企业:产业结合,赋能乡村发展

实践团队走进中阳县心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推普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公司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黑木耳生产基地,了解到公司依托当地生态资源研发产品,带动农户增收的成就,尤其是特色木耳的生长特性与市场价值,为语言交流积累了产业语境素材。

交流环节中,团队成员针对地方发音问题,与公司成员进行互动并纠正其发音,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会将普通话纳入员工培训,对外推广用普通话保障沟通,面对农户兼顾方言亲和性,让语言既能架起市场桥梁,又能拉近距离。通过推普与产业结合,为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实践团成员为公司员工讲解标准的普通话用语

学红色:红色淬初心,语传报国志

实践团走进关上战斗纪念碑与兵工洞第二生产车间,将推普与红色精神传承相结合。

参观关上战斗纪念碑期间,退伍老兵慷慨激昂地讲述着关上战斗中红军以少胜多的英雄事迹,并寄语青年:“要用普通话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代代传。”队员们重温入团誓词,清理纪念碑周边环境,以实际行动致敬先烈。

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兵王保大

在兵工洞,解说员介绍抗战时期工人在艰苦条件下赶制弹药的历史,让队员们深刻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团队成员感慨,红色故事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而普通话是传递精神的桥梁,通过让语言推广与红色传承相互赋能,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结硕果,青春续担当

此次实践活动覆盖中阳县学校、乡村、企业、文化场所,通过“五进”路径形成立体推普网络。学生普通话水平显著提升,乡村群众推普意识增强,企业员工沟通能力得到改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红色教育的推广过程中,语言价值得以彰显,并取得丰硕成果。实践团秉持专业素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既为乡村振兴夯实语言基础,也使队员们在教学相长中积累宝贵的基层经验。

未来,团队将不断探索“推普+”创新推广模式,让青春力量在推普助农、服务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光彩,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续写青春担当。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