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富温传感15年攻坚:从实验室NTC芯片筑牢新能源产业安全基石

栏目:行业   作者:赵仓唐    发布时间:2025-09-26 15:00   阅读量:5793   会员投稿

  富温传感15年攻坚:从实验室NTC芯片筑牢新能源产业安全基石实验室起点:一颗NTC芯片的“初心”

  2008年,全球新能源产业尚处于萌芽期,但电池安全事故已开始显现——电动汽车起火、储能电站爆炸的新闻屡见报端。彼时,国内温度传感器市场被日本芝浦、美国霍尼韦尔等企业垄断,国产产品精度低(误差±5℃以上)、可靠性差(寿命仅3年),根本无法满足新能源场景对“高精度、长寿命、宽温域”的需求。

1.jpg

  “温度是电池的‘生命密码’,但当时我们连一颗能精准测温的传感器都造不出来。”富温传感创始人彭总回忆道,带着团队一头扎进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研发——这是一种通过陶瓷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实现温度测量的传感器,技术门槛极高,需同时突破材料配方、工艺精度、场景适配三大难题。

  实验室里的日子枯燥而漫长:为了优化NTC陶瓷配方,团队试了300多种氧化物组合;为了降低电阻偏差,他们改进激光微调工艺100余次;为了验证可靠性,产品在-40℃冷库、85℃高温箱、振动台上“折磨”了整整3年。2011年,当第一颗误差±0.5℃、寿命达10年的NTC传感器下线时,团队成员相拥而泣——这颗“实验室里的芯片”,终于叩开了新能源产业的大门。

  技术突围:从“能用”到“好用”,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新能源产业对温度传感器的需求,远不止“测温度”这么简单。一块动力电池的安全运行,需要监测数百个电芯的温度;一个储能电站的热管理,需要应对-40℃极寒到+60℃高温的剧烈波动;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优化,需要传感器在振动、潮湿、电磁干扰中稳定工作……

  “我们不做‘能用’的传感器,只做‘好用’的。”富温传感技术总监表示15年来,团队围绕“精度、可靠性、场景适配”三大核心,构建起技术护城河:

  精度:从“模糊”到“精准”,让电池“说真话”

  传统NTC传感器的误差普遍在±2℃~±5℃,但电池的“健康状态”(SOH)与0.1℃的温度变化强相关。例如,动力电池在25℃时循环寿命为3000次,若长期工作在30℃(误差±2℃),寿命可能缩短至2000次;而富温传感通过自主研发的纳米级陶瓷配方(掺杂稀土元素钇、镧)与激光微调工艺(精度达0.01mm),将误差控制在±0.3℃(部分产品±0.1℃),相当于为BMS(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了“显微镜级”的温度数据。

  某头部储能企业实测数据显示:搭载富温传感的NTC后,系统在-20℃环境下的充电效率从75%提升至88%,热失控预警时间从30秒缩短至2秒——这正是“小精度”带来的“大安全”。

  可靠性:从“短期”到“长效”,做产业的“长期伙伴”

  新能源设备的设计寿命通常为10~15年(如动力电池、储能电站),但传统传感器的寿命仅5~8年,成为系统的“短板”。富温传感通过全生命周期可靠性测试(包括1000小时高温高湿85℃/85%RH、-40℃~+125℃冷热冲击500次、机械振动10G加速度),确保其NTC传感器在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15年以上。

  “我们的车规级传感器曾在漠河-40℃的户外停放6个月,取出后直接通电测试,电阻值偏差仅0.1%。”王磊告诉记者,“这种‘耐得住严寒、扛得住高温、经得住振动’的可靠性,正是新能源产业最需要的‘长期主义’。”

  场景化:从“通用”到“定制”,让传感器“融入”产业DNA

  新能源场景的多样性(如储能电站的极寒、车载电池的振动、3C产品的微型化),要求传感器“量体裁衣”。富温传感为此建立了“场景-需求-产品”的快速响应机制:

  储能场景:针对北方冬季-40℃极寒,推出FW-LowTemp系列,采用稀土掺杂陶瓷材料,低温下电阻值稳定性提升50%;

  车载场景:针对汽车颠簸路况,开发FW-Vibration系列,通过金属端电极与柔性基底设计,抗机械冲击能力提升3倍;

  3C场景:针对TWS耳机电池的0.6mm×0.3mm微型空间,推出FW-Micro系列,体积仅为传统传感器的1/5,同时保持±0.5℃精度。

  产业赋能:从“单品供应商”到“安全生态共建者”

  在富温传感的展厅里,一面“客户墙”格外醒目:宁德时代、欣旺达、华为数字能源、LG新能源……10大动力电池企业中,8家与富温传感深度合作;全球TOP5储能系统集成商中,6家将其产品纳入核心供应链。

  “我们不仅是供应商,更是生态共建者。”富温传感总经理肖总表示。通过与头部企业联合研发,富温传感已参与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温度监测技术规范》《储能系统热管理传感器性能要求》等5项行业标准。例如,针对储能系统的“夜冷充电”场景,其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温度-充电电流联动算法”,使储能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效率提升15%,热失控风险降低90%,成为行业标配。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自主可控。过去,国内新能源企业依赖进口NTC传感器,不仅价格高昂(单价是国产的3~5倍),还面临断供风险。富温传感通过原材料国产化(陶瓷基板、端电极浆料100%国产)与设备自主化(联合国内半导体厂商开发NTC专用烧结炉、激光微调机),将国产传感器的制造成本降低40%,彻底打破了日欧企业的技术垄断。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