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至28日,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
提及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流溪河畔的风总会捎来一段热血记忆 ——87年前抗日民族英雄伍观淇带领当地村名们在此打响 “江高之役”,用生命守护家园。如今,这段英雄故事有了新的传承载体:9月26日,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峡石村委正式揭牌,让英雄精神从历史深处走进思政课堂,为育人工作注入磅礴的红色力量。
英雄铸魂:江高土地上的精神丰碑
1937年,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迸发出像火山一样的爱国热情,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峡石乡乡民加入到江高爱国儒将伍观淇领导的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后改为第四战区第一游击纵队),在“江高之战”中英勇阻击企图渡过流溪河向北进犯的日寇,此后还随团在赤坭、白坭、良田、鱼窝头等地与日军开展激烈的游击战。
1938年江高阻击战时,伍观淇赴峡石村动员抗敌,迅速集结村民组建队伍。他结合该村临流溪河的地形,带领村民沿河岸挖掩体、筑工事,还利用村民水性优势,规划水上伏击方案,传授小船突袭技巧。战斗打响后,伍观淇在村内设指挥点,实时调整部署。日军强渡流溪河时,他率村民依托工事用土枪土炮阻击;弹药告急,便带头持大刀、农具与日军近身拼杀,激励村民“守家园即守亲人”。他同时组织村民破坏日军通路、设稻田陷阱,安排妇女送弹药、救伤员。在伍观淇带领下,峡石村民众同心抗敌,虽有牺牲,却谱写了军民共守家园的壮歌。
英雄的故事在不断延续,1979年,来自峡石村的三位人民子弟兵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投身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以血肉之躯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和祖国领土完整、,用自身的青春与热血书写了属于作为共和国军人的辉煌篇章,成为峡石人民的骄傲与当代人学习的楷模。
基地揭牌:让红色基因成为思政 “活教材”
英雄的故事不应只停留在史料中,更应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养分。9月26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在峡石村史馆隆重举行。江高镇党委相关领导、峡石村党总支代表,与学院党委赵顺灵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彬院长及教师代表共同为基地揭牌,红色绸布落下的瞬间,标志着江高镇峡石村的英雄记忆与思政育人工作正式开启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作为学院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峡石村地处江高镇,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层阵地,更因12位英雄的抗战事迹,成为承载红色记忆、蕴含乡土文化的 “活教材”。未来,学院将以基地为核心纽带,组织学生走进江高的红色土地:通过走访老党员,聆听英雄们的抗战细节,在伍观淇等人事迹中感悟家国情怀;参与抗战史迹保护,亲手维护纪念碑、纪念亭,在实践中触摸历史温度;融入乡村治理,见证江高镇从抗战战场到活力城镇的变迁,理解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彬明确表示:“基地的挂牌只是起点。” 后续,学院将联合峡石村深度挖掘江高镇的英雄资源与红色底蕴,开发系列实践课程——无论是 “重走英雄抗战路” 的研学活动,还是 “英雄故事进社区” 的志愿宣讲,都将让学生在 “行走的课堂” 中,把理想写在乡村大地上,把思政道理融入对英雄精神的理解与传承中,真正实现 “思政小课堂” 与 “社会大课堂” 的同频共振。
从英雄浴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到 “大思政课” 基地搭建的育人平台,江高镇的红色基因正在以全新方式焕发活力。这座基地的揭牌,不仅是对英雄精神的最好致敬,更是学院践行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它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贴近历史、扎根现实,让新一代青年在聆听英雄故事、参与红色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增添了更深厚的育人活力与精神底气。
图片:24数字媒体媒高技班 苏彩莲 华慧宜 蔡壮豪
文字:张仙雯
9月27至28日,由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
近日,《2025国内声誉管理服务商权威排
华为钱包携手《明日之后》《凡人修仙传:人
国庆中秋将至大家纷纷将返乡、旅行等计划提
换季给孩子买鞋,去年的尺码居然还能穿;幼
“我们试过用通用AI写产品文案,但它连我
母婴家庭选除螨仪,最怕“不安全”“不彻底
NMN作为NAD+的前体物质,在人体代谢
2025年国庆佳节之际,科创板上市公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