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肖祤畅工坊首秀亮相大都会博物馆:「花之拾光」以东方哲学诠释“再创造”

栏目:行业   作者:赵仓唐    发布时间:2025-10-16 10:52   阅读量:5239   会员投稿

肖祤畅在大都会博物馆艺术工作室 摄/蒋宁逸

10月12日,艺术家、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与当代工艺实践者肖祤畅(原名肖唯婧) 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首度呈现其最新作品《花之拾光》(Garden of Found Petals)。这场互动工坊由 Fashion for All Foundation 支持,Oscar de la Renta 品牌赞助,融合高定工艺、可持续理念与公众参与,以“拼贴”与“再生”为方法,邀请观众共同完成一次关于创造与疗愈的集体体验。

肖祤畅在工坊现场教授高定工艺 蒋宁逸摄

参与者正在创作绣片摆放 摄/蒋宁逸

为时三小时的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人数创下纪录。成人与儿童使用来自高定工坊未被使用的刺绣与面料碎片,在肖祤畅的指导下创作出拼贴与嵌花作品。参与者从每一份被遗忘的碎片里感受着手艺人的能量,这些材料在被重新触碰与组合的瞬间,获得了新的生命。

肖祤畅与其拼贴嵌花创作材料

肖祤畅的艺术生涯起始于精湛的传统技艺,作为国家级苏绣传承人府向红的学徒,肖祤畅在古老工艺的语汇中吸取“慢”的智慧与“和”的精神。21岁时,她的高定作品被巴黎世家博物馆(Museo Cristóbal Balenciaga)永久收藏,她曾在最负盛名的高定品牌之一 Oscar de la Renta 参与包括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及《Vogue》美版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等名人的红毯礼服制作,帕森斯设计学院毕业后,即加入顶级礼服品牌 Marchesa,成为其历史上最年轻的工坊总监。

肖祤畅的作品细节  摄/斯琴

如今肖祤畅的创作横跨服装、视觉艺术、装置、舞台剧与公众参与项目,以独特的东方哲学视角实践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精神状态:以工艺为媒介,以身体为语言,在当代语境中重构人与世界的联结。她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东方思想,拼贴与嵌花在她看来,是转化的哲学,是循环与生发的思维,在“破”与“圆”之间寻找平衡。参与者在肖祤畅的作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她认为:创造力并非艺术家才有“特权”,它是每个人生而具备的能力。

现场参与者正在排列与制作  摄/蒋宁逸

《花之拾光》不仅是一场工作坊实践,更是一次哲学性的实验。它以高定工坊为结构、以公众参与为桥梁、以精神思考为核心,探索当代社会中“再造”的意义。在肖祤畅看来,创造即是疗愈,是一种使物与人重新达成和谐的仪式,而‘再造’则是在当代过度饱和的世界中实现精神与物质消化的途径。

肖祤畅与大都会博物馆项目负责人交谈  摄/蒋宁逸

在她的实践中,传统工艺不再是被陈列的遗产,而是生成性的语言;艺术也不再被封存于殿堂,而是在人与人、人与材料的互动中持续生长。

《花之拾光》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的:它将东方的时间观、手作哲学与当代生态意识结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一个充满消费与速度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重新建立通往内在感受的路径、重新连接创造的能力、重新找到与自己和与世界的相处方式?未来,肖祤畅的参与式工坊作品将持续探索手工艺、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共生关系,让创造成为连接的桥梁。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