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霜降来袭,别让心“受凉”!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专家教你防流感、护心双攻略

栏目:行业   作者:秦开    发布时间:2025-10-31 15:48   阅读量:16521   会员投稿

当秋风收尽最后一丝暖意,霜降节气携着凛冽寒意如约而至。气温骤降不仅让街头行人裹紧衣衫,更悄然给健康埋下“隐形炸弹”——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流感病毒也伺机蔓延,不少人感叹“一到冬天就冻得没了体面,还得跟病痛较劲”。对此,上海德达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特别提醒,霜降后养生的核心在于“攻防兼备”,既要做好心血管的保暖防护,也要筑牢流感防控的健康防线,才能安稳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一周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北方省份流感活动维持低水平,但南方省份已出现上升趋势[1]。需要注意的是,专家预测今年我国流感流行季可能提前到来,且流行毒株与去年完全不同 —— 今年主流毒株是甲型 H3N2,而去年以甲型 H1N1 为主,这意味着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的免疫力可能会更低一些。

图片3.png

普通感冒往往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微。如果出现突发高烧、全身酸痛乏力、头痛等症状,建议警惕流感。想要远离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较有效的手段。建议还未接种的人尽早安排,因为疫苗从接种到发挥作用需要近 2 周时间,趁现在温度尚未降至低点完成接种,刚好能避开秋冬流感高发期,减少患病负担。

成年人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mmHg且<90mmHg。白天略高,晚上略低,冬季略高于夏季,运动、紧张、过度劳累等也会使血压暂时升高。但近期气温多变,昼夜温差较大,血管会因低温出现收缩,很容易打破血压的稳定状态。即便平时血压控制得很好,现在也可能出现 “忽高忽低” 的情况。建议大家换季期间多监测血压,比如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测量,及时掌握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波动引发不适。

图片4.png

霜降后寒气渐重,对心血管的 “考验” 也逐渐进入关键期。低温会让血管像 “遇冷收缩的橡皮筋”,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直接加重心脏泵血负担 —— 这也是秋冬季节心血管疾病突发率会明显上升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的人群,风险相对更高。

 

除了血管收缩的影响,免疫力下降也可能让炎症反应 “趁虚而入”,进一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尤其活动后加重)、气短、头晕、手脚发麻发凉等症状,别当成 “天冷没缓过来”,很可能是心血管在 “报警”,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想要护住心血管,保暖是基础,这 6 个部位必须重点 “捂好”:后颈、腰腹、脚踝、头部、膝盖、口鼻。从心血管的“保暖攻略”到流感的“预防要点”,上海德达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专业建议,不仅是应对霜降寒意的健康指南,更是对“未病先防”理念的践行。节气的更迭是自然的规律,而健康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当我们学会在寒意中守护身心,用科学的方式抵御季节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便不再是“冻到没体面”的被动承受者,而是自己健康的主动守护者。这份对健康的用心,终将化作抵御岁月寒凉的底气,让每一个秋冬都能温暖又安心。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第41周第878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