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淮南模式”的进阶之路: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栏目:行业   作者:司马错    发布时间:2025-11-03 13:27   阅读量:12813   会员投稿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产业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安全应急产业正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安徽省淮南市正以“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为核心抓手,探索出一条以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的“淮南模式”进阶之路。这一模式不仅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国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树立了示范标杆。

协同联动,从“孤军奋战”到“集群出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等挑战。淮南市通过整合区域内安全应急产业资源,推动企业从“孤军奋战”走向“集群发展”,形成了以“中国淮南安全应急产业生态集群”为目标的协同发展格局。

这一战略在2025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设备展览会”上得到了验证,由淮南市安全应急产业协会牵头组织的“淮南安全应急产业展团”集体亮相,这不仅是展示淮南产业实力的窗口,更是“淮南模式”协同效应的集中展现。

展团整体参展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将系统展示淮南在安全应急、智能采矿等领域的先进成果与系统解决方案能力。这种集群式参展模式,打破了以往企业分散参展、资源内耗的局面,实现了品牌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彰显了淮南安全应急产业的整体实力与协同创新能力。

技术引领,从“制造基地”到“创新高地”

在“淮南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核心驱动力。中感集团作为展团的骨干企业,其发展路径清晰地展示了淮南安全应急产业的技术进阶之路。

中感集团独立展区达180平方米,重点展示了其在智能感知、先进装备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应用实践。这家以矿山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为战略驱动的创新科技型企业,通过构建“四部一院”主体结构,在智能装备、数字矿山、工程技术、智能选矿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布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感集团以智联矿山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依托,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这种深度的产学研融合机制,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也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生态构建,从“产业集聚”到“系统赋能”

“淮南模式”的进阶,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更体现在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上。淮南市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要素集聚等多维度举措,正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创新生态。

作为国家四部委联合推荐企业、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感集团的发展轨迹印证了这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从最初的设备制造商,到如今提供“人工智能+矿山”全场景智能化装备研发与制造、矿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和灾害防治、装备工程运维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企业实现了从“单一环节”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这种转变正是“淮南模式”系统赋能的体现。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淮南市不仅培育了一批像中感集团这样的骨干企业,更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格局。

示范意义,从“淮南实践”到“行业标杆”

“淮南模式”的实践,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其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通过产业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淮南市将传统煤炭产业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转化为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独特优势,实现了从“黑色经济”到“安全产业”的华丽转身。

其次,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了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最后,打造了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主导的产业协同机制。这种机制既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又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实现了各方力量的有机整合。

随着“淮南安全应急产业展团”在北京展会的亮相,“淮南模式”将迎来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其成果的重要契机。这不仅是一次产业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次发展模式的推介。未来,随着“淮南模式”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淮南将会成为全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示范高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产业升级贡献更多“淮南智慧”。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