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拓展“五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模式

栏目:行业   作者:匡章    发布时间:2025-11-13 17:17   阅读量:16700   会员投稿

职业院校依托自身教学、科研、设施和人才等资源,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间接服务于社会之外,还担负着通过社会培训、应用研发、技术咨询等工作,直接为国家、社会和地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中面临着服务面窄、服务质量认可度低、政府参与度低等现实问题,需要职业院校进一步发挥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优势,扩大培训规模、更新培训内容,建立政府指导与行业参与的社会服务模式。

多年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不断丰富育训并举的办学功能,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与各委办局建立联系机制,主动对接重大战略,与区教委、区人保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妇联、各镇街办事处等事业单位共同编织社会培训组织网络体系,建立“政+行+校+企”培训主体,建成五个面向的社会培训与服务体系,即:面向村镇、面向企业行业、面向中小学、面向社区、面向军队五类群体,开展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助力全民终身教育。

第一是面向农村,建设益农村校,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学校围绕昌平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需求,通过引企入村、引资入村的形式,为昌平山区、半山区、对口帮扶的重点村,孵化村镇特色产业项目,先后创造出“下庄扶贫”“兴寿治梨”等先进经验。2005年起,连续20年帮扶十三陵镇康陵村,为其研发出“正德春饼宴”,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引领、项目带动”的乡村振兴模式。学校还先后开发出昌平蝴蝶兰、上口驴打滚宴、马刨泉核桃宴、流村黄花酱菜等6个区域特色产业项目,促进1500户农民增收5500多万元,助力昌平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2014年起,学校与真顺村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师生团队历时3年,攻克了苹果深加工的技术难题,研发出了品质上乘的真顺苹果酒;依托京东产教融合学院,通过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改变了崔村苹果营销的模式;邀请烹饪大师研发苹果烘焙产品、苹果菜品等,参与策划承办昌平苹果文化艺术节,研发“苹果主题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型产业项目。同时学校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分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对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服务力持续增强。

第二是面向企业行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赋能“技能社会”建设。学校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职业培训中心、工程师学院等,通过订单式、定向式、项目制培训等途径,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实现重点培训人群的全覆盖,年培训量达到在校学生的2倍以上。

第三是面向中小学,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开展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推进职普融通。学校立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水平、课程内容、素养评价等问题,联合中小学共建师资、课程、平台、基地,打造职普劳动教育共同体。学校组建多元跨界的师资队伍,研发“劳动六艺”课程群,通过“基地上课、来校上课、线上教育”等方式,为区域内外近90所学校,开展近17万人次的劳动教育,形成“一校一案”。同时学校建设大数据平台,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劳动过程记录和结果评价,提升学生劳动教育素养水平,进一步助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职普劳动教育共赢。

第四是面向社区,建设社区培训驿站,助力美好生活建设。学校发挥面向0-99岁人群,形成365天终身学习机制,建成99365终身教育平台,形成课程库、专家库、学员库,搭建社区教育的信息化资源库,满足社区教育对丰富资源的需要;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联合社区创新社区教育学习型组织建设,建成社区培训驿站、党群社团、大数据技术服务队等,通过“送课到社区、点单来校学、线上随时学”等多种形式,在区域内铺设广泛的社区教育网,开展促进社区终身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融通,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目前已辐射到区域内外83个社区,年平均培训量达20000人次。

第五是面向军队,建设军队培训网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013年12月学校被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为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主动对接区双拥办,扩大军队培训覆盖面,结合部队官兵生活工作以及未来退役转业等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开展特种作业、中西餐烹饪、信息化办公等培训,形成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等模块化课程,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体、部队组织、官兵受益”的军队培训模式。至今培训官兵近13000人次,组织考取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近400人,得到了部队官兵的认可。

至今学校建成17所益农村校、6 个社区培训驿站和5个驻军培训网点,完成各类服务项目95个、开发培训课程312门,培训规模达22.813万人天。其中学校服务中小学案例成为教育部典型案例,学校主管劳动教育部门获得2021年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22年学校开发人文艺术、乡村振兴、生活技艺、科学素质与互联网学习、康养健身、非遗传承共计六大类别的社区教育10门课程,撰写的两篇案例,被北京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评为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和典型案例,其中4门课程、1篇案例入选教育部“能者为师”首批推介名单,《苹果宴》等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第三批启动名单。学校《印象∙北京》社区教育项目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评为2023年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2024年学校在北京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组织“数字读北京,京韵进社区”系列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2021年学校获“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集体”称号。2017年至2019年被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评为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深入践行终身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数字化趋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心打造“昌职社会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构建一个集学习提升、资讯获取、技能认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在线服务枢纽,让优质教育服务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