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一切为了患者——淋巴瘤专病智能体标准启动研讨会召开

栏目:行业   作者:司马错    发布时间:2025-11-24 13:35   阅读量:15606   会员投稿

2025年11月21日,《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淋巴瘤AI医生》标准启动研讨会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信通院牵头组织,全宁健康、北京安吉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筹备,邀请到来自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参会,共同探讨在淋巴瘤诊疗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径。

在医疗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真正的创新不止于技术领先,更来源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医疗行业,患者对安全、有效、可获得的智能化诊疗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基于此,中国信通院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携手医院与科技企业,共同启动淋巴瘤AI医生标准研究工作,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专科专病领域的规范化应用,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患者需求。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马军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血液肿瘤领域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强调临床经验在诊疗中的重要价值。他表示,血液肿瘤是推动医学创新最早、最快的领域之一,许多突破性药物和技术均源于血液学研究。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进步,智能化工具在循证医学、知识更新和临床决策支持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缓解医生工作量大、经验传承困难等现实问题。马军教授指出,当前“淋巴瘤AI医生”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承载着把专家经验结构化、标准化并惠及更多患者的目标。他期待行业共同推动技术完善,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更高质量、更可及的医疗服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表示,中国信通院推动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使命,就是让人工智能始终以患者利益为导向,服务于提升患者体验和就医质量。淋巴瘤诊疗路径长、专业依赖高,AI介入必须建立在严格规范和明确能力边界之上。淋巴瘤AI医生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建立行业基线,确保模型安全、专业、可解释,让患者在获得智能化服务的同时更安心、更放心。

全宁健康董事长韩圣日表示,淋巴瘤患者在整个诊疗周期中对权威信息和风险判断需求强烈,但医生资源有限,难以及时覆盖所有关键节点。智能体技术可为患者提供可靠支持,同时辅助医生提升管理效率。他强调,标准制定将为行业树立统一规范,使智能化工具在安全、有序的框架下发展,为患者构建可信赖的AI诊疗辅助体系。

随后,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数字健康部主任冯天宜围绕《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标准工作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介绍了AI医疗在数据质量、安全管理、模型评价、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化框架。通过系统的标准体系,为淋巴瘤AI医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专家研讨环节,来自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三位专家,共同分享了临床一线的真实需求。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淋巴瘤诊疗流程复杂、信息更新速度快,而基层医生与患者对规范化管理的需求日益提高,需要一个能够减少信息差、提升诊疗一致性、支持长期管理的智能化工具。

他们强调,“淋巴瘤AI医生”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将最新指南与循证证据转化为可执行的临床建议,也能在随访管理、风险预警、用药辅助等方面提升整体效率,为患者带来更规范、更可及的诊疗体验。同时,他们也表示,将全力响应行业号召,积极支持并配合“淋巴瘤AI医生”标准建立工作的推进。

北京安吉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钱序介绍了《专家数智分身智能化交互模式及应用》。通过深度学习临床知识、整合随访数据、模拟专家思维,构建“专家数智分身”系统,将专家经验结构化沉淀并应用于管理和随访场景,实现“专家辅助、患者互动、数据回流”的闭环。该系统可让医生知识高效触达更多患者,也让患者在院外获得科学、规范、可依赖的指导,提高治疗管理连续性和安全性。

在会议讨论环节,全体参会专家围绕“如何确保AI真正帮助患者”“如何建立AI的临床可信度”“哪些场景最能减轻患者负担”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各方一致认为,淋巴瘤AI医生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医学伦理、保障患者隐私、确保可解释性和专业性,让患者受益成为所有技术创新的第一原则,确保淋巴瘤AI医生在实际应用中“可用、好用、可信赖”。

本次标准启动研讨会的召开,意味着淋巴瘤AI在行业规范体系下迈出关键一步。未来,中国信通院将继续联合医院、科研与企业,共同推动标准深化落地,该标准体系将不断完善,助力人工智能在淋巴瘤诊疗领域更加成熟、安全、可靠,让科技创新真正惠及广大患者,只有在规范下发展,AI才能真正服务临床、服务医生、服务患者,为提升我国肿瘤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智能医疗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