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AGI终极之路,是什么?这世界,没有
过去10年,地缘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尤其是新冠疫情对产业链形成的冲击,推动全球产业出现了新一轮转移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皮革制品等)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向东南亚等地方迁移;以“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为代表的中国优势产业加速“出海”,到欧美、东南亚、墨西哥等市场寻求利润增长;中美博弈格局下,美国及西方主要经济体推进“制造业回流”。
历史上,全球产业在国家间大规模转移的现象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大体上已经发生了四次,被称作全球产业转移浪潮。当前一些产业出于不同原因出现的转移趋势是否代表着第五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开始,成为关注的话题。
淡水泉梳理了以往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看到每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背景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
对产业转出国来说,产业转移往往带来新市场、新利润来源,降低企业成本,可以更聚焦优势产业,推动技术创新;
对承接国而言,产业转移带来新技术、新就业、新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改善、劳动技能提升等,最终带动经济增长;
对全球经济来说,产业转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让各国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使全球供应链多样化,最终提升全球整体经济水平和社会福祉。
中国是1980年代开始的第四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国和受益国。在当前这轮新的产业转移趋势中,中国的角色由40年前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承接方,转变成对其它国家的产业及技术输出方。
这四次产业转移是如何发生的?淡水泉回顾了每次产业转移的输出国、承接国;转移的产业、发生背景,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
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产业转移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
代表性产业
1 | 纺织制造(纺纱机、动力织布机) |
2 | 蒸汽动力 |
3 | 钢铁生产 |
4 | 机床 |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所以在18世纪的英国发生,是因为当时英国具备一些有利条件。英国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像高品位煤炭和铁矿石这些资源对于为机械提供动力和建设基础设施至关重要。英国在农业上的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增,由此产生大量非农业人口,为城市工厂提供劳动力。此外,英国政治环境稳定,保护个人财产权,法律环境上有利于企业经营,这些都鼓励了技术创新和投资。
英国纺织工业是第一个使用现代生产方式的行业,因为提供大量就业、创造大量产值而成为主导产业。广阔的殖民地和强大的贸易网络为英国工业扩张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市场。英国成为当时世界领先的工业强国。
案例
纺织技术的转移
来自英国的产业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承接国的经济,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快速实现工业化。工业化带来了工厂工作和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徙,很多城市中心崛起。十九世纪末,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通过采用英国等国的技术走上工业化道路。
英国人也意识到了自己掌握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因此禁止了机械和制造技术的出口,限制熟练工人的离境。但垄断不可能一直持续,尤其是一些英国人在国外看到了有利可图的机遇,而同时欧洲大陆、美洲的商人也试图将英国的技术诀窍吸引到自己国家。大约在1807年,两位英国人——威廉和约翰·科克里尔父子(William and John Cockerill)将工业革命的技术带到了比利时,使比利时成为第一个经济转型的欧洲大陆国家。另一位英国人约翰·霍尔克(John Holker)在法国作为英国的政治流亡者与法国政府合作,帮助获取英国技术、吸引技术工人到法国,创建了法国棉花纺织业。
最有戏剧性的故事当属塞缪尔·斯莱特(Samuel Slater)通过自己的大脑记忆,将英国纺织技术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斯莱特出生于英国德比郡,14岁开始广泛学习了棉纺织制造技术。1789年,21岁时离开英国到美国寻求发展机会。由于英国法律禁止任何技术的出口、不允许技术工人移民,斯莱特凭借记忆,记住了纺织机器的全部设计,以农场工人的身份移民到美国。在美国,他与罗德岛的摩西·布朗等人合作,复制了纺织厂所需的机械。1793年成功建造了第一个水力棉纺织厂,标志着美国现代纺织工业的开端。至今在罗德岛,还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已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遗址名录。
第二次
二战后的产业转移
(20世纪50-60年代)
代表性产业
1 | 汽车制造 |
2 | 电子工业 |
3 | 石油化工 |
4 | 核能发电 |
二战后,美苏争霸导致冷战环境的形成,也导致美国对其关键盟友日本、德国的的重建进行重大投资。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欧(包括西德)经济复苏提供了大量财政援助,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工业复苏和现代化。美国针对日本实施经济改革,提供援助,重建其经济。美国与德国和日本分享在制造和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先进技术。
案例
对日本、德国的技术转移
日本:美国的汽车技术使得丰田和日产等公司的生产流程实现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使日本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到了1960年代,日本汽车已经很有竞争力了。在电子和消费品领域,美国的技术转移对日本复苏至关重要。索尼公司因为有了技术转让,得以生产晶体管收音机这样的创新产品。195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全球电子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产品出口全世界。
德国:在美国援助下,德国化学工业重新崛起。美国的技术帮助德国公司改进生产方法和产品质量,石油化工方面的进展成为德国经济的基石。德国涌现出拜耳等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化学公司。来自美国的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推动了德国电信和消费电子领域的进步,使得西门子等公司逐步成为全球电子市场的领先者。
第三次
“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
(20世纪60-80年代)
代表性产业
1 | 纺织服装 |
2 | 消费电子 |
3 | 半导体制造 |
4 | 造船 |
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希望模仿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的成功案例,纷纷提出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出口的政策。另一方面,美欧及日本也出现将制造业外包的势头。随着日本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的移动,日本企业将一些制造业向外转移,比如“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率先获益于日本电子产业的外溢。日本的索尼和松下将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外包到这些经济体,帮助这些经济体发展了自己的电子制造能力。
案例
“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发展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利用来自美国和日本的技术转让,从低端制造业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中心,尤其是电子和芯片产业。1987年台积电的成立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该公司逐步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的领导者。
中国香港:香港地区纺织服装、消费电子、玩具和手表制造等行业,获益于西方国家技术转移,生产能力提升,经济快速增长。
韩国:韩国政府实施了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的政策,导致重化工业的建立。政府与三星和LG等公司合作,发展了先进的制造能力。
新加坡:新加坡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成为信息技术和电子业的中心。政府提供激励措施并建立工业园区,以促进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转移。
第四次
中国的工业崛起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
代表性产业
1 | 纺织服装等轻工业 |
2 | 重工业(钢铁,化工) |
3 | 电子 |
4 | 汽车制造 |
5 | 信息技术 |
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在国内及国际环境的配合下,成为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承接国。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场的放开以及对实现工业化的渴望,为外资企业及技术进入中国提供有利条件。国际市场上,二战之后形成的全球化潮流处于快速发展态势,发达经济体的产品、技术、资金寻找新的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中国政府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招商引资、“以市场换技术”等方式吸引大量外资投资相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服装、鞋类、家居用品、玩具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钢铁、汽车制造、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增强,中国逐渐承接了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精密机床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案例
中国制造业的兴起
过去40年,中国发挥市场优势、人口及人才红利,利用外资推动科技水平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包含了丰富且完整的制造业细分领域。中国制造业产值及增加值规模均达到全球第一。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全球份额接近3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淡水泉投资,2023年12月31日。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有显著提升。纺服、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中国企业的强项,部分公司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产能也是为加强这一优势。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更多体现在中高端领域,如电子、机械、汽车、船舶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领域的全球出口份额持续攀升。但与此同时,部分高端领域,如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制造工艺/设备、核心零部件等,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存在“卡脖子”的环节。这些也正是中国在努力突破的领域。
结语
从历史上看,产业转移像是一个催化剂,为很多国家带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很多承接转移产业及技术的经济体(包括美国、西欧诸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扩展,中国更是成为“世界工厂”。这些经济体相继融入全球经济。一些国家也籍此实现在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但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承接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转出国是否会出现制造业“空心化”等等,也需要关注。利用好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规避负面影响,需要有效的政策规划。从以往产业转移的经历看,保持供应链在本土的完整,将核心产业和技术留在本土,同时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参考资料:
1.John Holker, European Rout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2.Samuel Slater, 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
3.The Succ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e Industry 4.0 Er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4.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RIPS Agreement Are Developed Countries Meeting Their End of the Bargain?
通往AGI终极之路,是什么?这世界,没有
9月29日,宇通轻卡&国氢科技&
国庆7天长假马上就要到啦,大部分的单位都
又是一年金秋9月,德克士会员月如约而至。
9月27-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
大家日常外出乘坐高铁、火车出行,铁路12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由中英人寿发起的“
近日,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符合性
看过剧版《三体》的读者或许都记得一个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