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消息,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
一部跨越1690年的文化史诗
家谱是中华传统文化里记录家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金坛袁氏大同宗谱》更是一部跨越1690余年、承载袁氏后裔62代世系传承的重要文献。
2024年12月15日,金坛历史名人——袁宏的后裔齐聚金坛,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的发谱仪式。这部延续1690余年的家族宗谱,历时五载终于重修完善,标志着一段几乎断绝的家族历史与文化得以延续,意义非凡。
金坛袁氏以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袁宏为始祖,世代繁衍于以金坛为发源地的江南地区(包括金坛、武进、丹阳、丹徒、宜兴、句容、溧阳、溧水、南京、无锡、宁国、凤阳、杭州、宁波、绍兴等地)。这部家族宗谱不仅记录了袁宏家族的血脉传承,还为地方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补充,成为一部具有学术与文化双重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
东晋名仕袁宏:文宗巨匠,史学典范
袁宏(328-376年),字彦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其父袁勖曾任临汝县令,少时随父迁居延陵县金山乡(金坛前身),袁宏后人从此生根于金坛这片土地。
袁宏自幼天资聪慧,被誉为“少有逸才,文章绝丽”。他写作迅速、才思敏捷,成语“倚马千文”便成为了他的写作风格的最佳写照。袁宏的作品不仅文风流畅,且意境高远,深受时人推崇,被称为“一时文宗”。
袁宏著作包括《三国名臣序赞》、《竹林名士传》、《正史名士传》、《中朝名士传》等诗赋诔表、韵文和杂文三百余篇流传于世。其中,受王義之指导袁宏写下的《三国名臣序赞》与《东征赋》,王羲之很是欣赏,为其写下了著名的《袁生帖》,才具初显。袁宏的文学贡献在东晋时期便得到了高度评价,名臣王珣感叹“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
《三国名臣序赞》被南朝萧统收入《昭明文选》,唐代撰修的《晋书》将袁宏列入文苑传,进一步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袁宏的文学才名为后世传颂。
袁宏的成就不仅在文学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他的史书编撰中。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他编撰的《后汉纪》,这是一部共30卷,21万余字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东汉二百余年的历史,从王莽末年起,到曹魏篡汉、刘备称帝止。《后汉纪》以其翔实的内容和严谨的结构,成为后世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被誉为“编年体史书中的经典之作”,奠定了袁宏史学地位。
袁宏为官期间以仁政著称,留下了“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的佳话,“扬风仁政”即出于此。他去世后,葬于金坛城西时干村,袁宏的墓、祠、庙等相关遗迹成为金坛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坛袁氏自袁宏始祖以来,其家族一直重视家族文化传承。1928年(民国17年),袁氏家族依照祖训完成了大规模宗谱修订。然而,随着战乱与社会动荡,大量宗谱散佚损毁,导致家族历史记录几近中断。
百年一续,家族精神的见证
为了修复这段珍贵的历史,袁宏后裔们历经五年,奔走于海内外各大图书馆与档案馆,遍寻宗谱线索。从金坛博物馆、常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甚至远至美国犹他家谱图书馆,均未有成果。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南京图书馆(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为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找到1928年版的《金坛大同宗谱》老谱40册,这套宗谱数量之多、跨度之长、分量之重,在南京图书馆藏家谱中也属稀有,为金坛袁氏宗谱重修提供了基础。
《金坛袁氏大同宗谱》老谱详细记录了袁宏后裔自东晋(328年)至民国(1928年),近60代人的世系传承与家族历史,详细记录了自东晋至民国期间,袁宏后裔在金坛及江南地区袁氏家族的繁衍历程及发展脉络。此次家谱的续修填补了袁宏后裔近百年的家族史空白,不仅是金坛袁氏家族历史的再现,更是对金坛地方史志的有力补充。它将金坛名人的文字历史记载向前推溯了120余年,极大地丰富了金坛地方史志文化。
在寻访过程中,袁宏后裔不仅找到了袁宏的墓碑和祠刻,还发现了袁宏生前居住地的遗迹,以及后人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庙宇和祠堂。这些发现不仅让袁宏的后代们深感自豪,也让金坛人民对这位历史名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经过《金坛肃雝堂袁氏大同宗谱》与地方志考证相对照,有“鼎建袁氏宗祠碑记”残碑现藏于戴王府。“重修祠谱碑记”现藏于华罗庚纪念馆,袁氏宗祠地址在现文保单位“河西庙”西侧,1938年袁氏宗祠被用创办河西庙小学,解放前为中正小学,解放后更名常胜小学,原址1989年建设西城宾馆时,于墙中发现“重修袁氏宗祠碑”立石(现存金坛文物所)。纪念袁宏的太守庙位于邑西时干村,始建于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于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由后世时任杭州刺史的袁仁敬主持重修,最后一次重修是明天启年间,后毁于文革。(详见《金坛肃雝堂袁氏大同宗谱》、1921年版金坛县志卷三第十页)。谱中还记载了袁宏后裔族人自东晋以来大量的名人贤士、优秀事迹,以及历代文化名人如:王十朋、朱熹、于敏中等大家做的题跋、序等珍贵文史资料。这些仅存的文献资料对于完善金坛的地方历史、文化沿革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袁宏后裔在金坛世代繁衍,始终秉持优良的家风与文化传承。他们谨遵祖训祖规,尊老爱幼、崇尚教育、颂扬贤达,重视家风文化建设,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家族文化底蕴。
袁氏家族始终崇尚学问与教育,历代培养出众多文化名人,为地方与国家作出贡献。家族中留下的文献资料,亦反映了袁氏后代对于做学问的推崇。
修谱不仅是梳理家族历史,更是传承家族精神的具体表现。通过世代相传的修谱传统,袁氏后人不仅铭记了家族的荣光,更延续了尊祖敬宗、齐心协力的优良品德。
家族有谱,文化有根
《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的重修,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记录,更具有深远的文化与学术价值,是家族史与地方史的重要补充。为丰富金坛地方文化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将金坛历史文字记载向前推溯了120余年,极大地完善了金坛地方史志。
袁宏后裔经过62代的世系传承,《金坛袁氏大同宗谱》展现了江南地区人口迁移、家族发展及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跨越1690余年保存至今未曾断代,不仅对金坛袁氏后裔具有纪念意义,对学术研究来说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尤其是研究东晋至今金坛乃至江南地区的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及文化传承,愈发凸显其珍贵与稀缺性。
宗谱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家族文化、社会历史、名人题跋的资料,亦为研究家族史、地方史及社会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金坛袁氏家族延续千年,始终保持着尊祖敬宗、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这种家风家训不仅使袁氏后人不断繁荣,也为地方文化树立了榜样。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家族文化逐渐淡漠,而袁氏宗谱的重修无疑具有唤醒传统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家族的传承精神,必将激励后人学习榜样、追求卓越。
《金坛袁氏大同宗谱》的重修与发布,不仅是对金坛袁氏家族1690余年历史的珍贵记录,更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致敬与传承。这部宗谱穿越时间的长河,将家族的血脉、精神与文化铭刻于史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金坛历史名人,袁宏的文学成就与史学贡献,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仅是金坛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袁氏家族宗谱重修,袁宏的事迹与金坛袁氏家族的历史得以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座跨越千年的文化丰碑,为金坛地方历史与文化繁荣续写新的篇章。
12月16日消息,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
近期,随着华安保险第二届车险查勘定损专业
以创新研发,打造完整阅读体系;用专业服务
近日,《兰州牛肉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由优酷小美工作室制作的首档社交模拟实验类
2024年12月4日,有泰国“国汤”之美
应用的性能和对不同设备的兼容性对用户的使
移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据统计,移动电商销
办学8年成功培养近6000名学生考入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