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澳洲科技协会十年深耕:架起中澳技术合作的“数字桥梁”——专访澳大利亚科技信息产业协会(ATIIA)

栏目:行业   作者:肥义    发布时间:2025-03-04 17:23   阅读量:16508   会员投稿

悉尼,2025年3月4日电(记者 李夏)在悉尼达令港畔的ATIIA总部,一场关于量子计算与数据安全的闭门会议刚刚结束。参会的除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的专家,还有来自中国公司的技术团队。“这是我们今年促成的第7个跨国合作项目。”ATIIA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刚签署的备忘录——这家中澳联合实验室将共同研发抗量子加密技术,以应对未来网络安全挑战。

从政策实验室到国际舞台

成立于2013年的澳大利亚科技信息产业协会(ATIIA),最初只是悉尼科技园里的一个小型行业联盟。如今,它已发展成为拥有200+企业会员、50+国际合作伙伴的全球性组织。其官网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协会推动的技术合作项目累计产生37亿美元商业价值,并帮助澳大利亚在2024年全球数字竞争力排名中上升至第12位。

“我们的定位始终清晰——做技术革命的‘翻译者’。”负责人解释道。当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概念引发市场混乱时,ATIIA率先发布《新兴技术产业化评估体系》,被澳财政部纳入科技创新补贴审核标准;当人工智能伦理争议席卷全球时,协会牵头制定的《AI开发透明度准则》,成为欧盟-澳大利亚数字贸易协定的参考范本。

中澳合作:技术外交的新范式

2024年11月,深圳。ATIIA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联合举办的“太平洋创新峰会”上,澳方企业展示的农业AI机器人引发关注。这些搭载视觉识别系统的设备,已在中国新疆的棉花田中投入测试。“通过ATIIA的对接,我们三个月就找到了中国合作伙伴。”澳农业科技公司AgriBot CEO琳达·陈表示。

这类案例正变得常态化。据协会统计:

2019年以来,累计促成23项中澳企业技术合作

推动15家澳洲初创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协助华为、商汤科技等企业在澳建立研发中心

“中澳技术合作存在天然互补性。”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张伟指出,“澳大利亚在量子计算、清洁能源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化能力——ATIIA恰好打通了这两端的链路。”

“南十字星”照亮创新者之路

在ATIIA的荣誉墙上,“南十字科技创新研究奖”的历届获奖名单尤为醒目。2024年的获奖者包括华人科学家赵明哲——他开发的海洋塑料污染追踪系统,通过卫星数据与AI算法,已在中国海南岛周边海域应用。

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ATIIA已提前布局。2025年1月,协会联合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国的监管机构,发布全球首个《元宇宙空间数据主权框架》征求意见稿。“虚拟世界的土地确权、数字资产继承等问题,需要跨国界的解决方案。”负责人透露,该框架已获得腾讯、Meta等企业的建设性反馈。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技术普惠计划”。在印尼巴厘岛,ATIIA支持开发的低成本水质监测无人机,正帮助当地渔民规避赤潮风险;在肯尼亚内罗毕,基于协会开源算法搭建的医疗诊断平台,让偏远地区医院也能获得AI辅助阅片服务。“科技不应是发达国家的专属品。”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创新成果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


【记者观察】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负责人正准备飞往北京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他行李箱里装着协会最新编制的《中澳技术合作白皮书》,封面上印着醒目的标语:“跨越半球,代码共生”。这份文件或将影响两国下一阶段的科技合作方向——在技术民族主义抬头的今天,ATIIA的实践或许能为全球化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