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从经验种植到智能管理,数据驱动让作物生长更可控

栏目:行业   作者:白乙丙    发布时间:2025-04-01 09:17   阅读量:7446   会员投稿

农业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突破传统,从刀耕火种到机械化作业,从依赖经验到精准管理,每一次变革都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控。然而,在复杂的作物生长环境下,仅凭传统经验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高效化的需求。如何利用科技让作物生长更加精准可控,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提升产量和质量,成为全球农业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趋势下,精准农业技术正成为推动农业迈向智能化的重要突破口,而海南大学作物学博士温欣宇,现任小名(海南)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正站在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以数据驱动的精准管理体系,重塑作物种植方式。

温欣宇长期专注于精准农业、作物智能管理、病虫害预测与防控、精准施肥等方向的研究,并主持多项农业科技项目。他参与的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槟榔成花与开花机理及产量调控技术研究》,正是精准农业在热带作物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槟榔作为海南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开花结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传统的种植模式难以精准调控,导致产量波动较大。该研究深入解析槟榔花芽分化机制,并筛选关键调控因子,优化槟榔开花管理,使种植者能够科学干预花期,提高授粉成功率和果实成品率。这一研究不仅填补了槟榔精准种植的技术空白,也为其他热带作物的精准调控提供了借鉴。

精准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管理策略。温欣宇研发的“基于槟榔生长需求数据库的槟榔种植辅助管理系统”,正是数据驱动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该系统依托长期积累的槟榔生长数据,结合实时监测技术和智能算法,为种植者提供精准的水肥管理方案。试验数据显示,该系统在海南多个示范种植园应用后,使槟榔种植的水肥利用率提高了15%以上,并显著减少了因施肥不均导致的生长异常问题。这一突破,使得农业管理不再依赖经验,而是基于科学数据进行精准决策。

作物健康监测是精准农业的另一重要应用方向。长期以来,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挑战,传统的防治方式不仅依赖人工观察,还可能导致农药的过量使用,影响作物质量和生态环境。温欣宇研发的“基于病虫害预测技术的作物健康监测与防控系统”,结合大数据建模、智能传感器、AI分析等技术,对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供早期预警,并为农户推荐最优的防治方案。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提高了作物健康水平,也让精准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出更大的潜力。

除了技术研发,温欣宇的研究也在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槟榔花粉离体萌发及授粉》一文中,详细研究了槟榔花粉的萌发特性和最优授粉条件,为槟榔授粉技术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他发表的《草甘膦、草铵膦喷施对槟榔根系形态及生理的影响》,研究了除草剂对槟榔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槟榔种植的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槟榔种植管理的科学化,也为热带作物的精准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精准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同样重要。为了让精准农业管理模式能够更快进入生产实践,温欣宇参与撰写了《槟榔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系统总结了槟榔精准施肥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并提出了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水肥管理方案。这本书已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工具,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也促进了精准农业在生产端的普及和应用。

精准农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正在成为全球农业科技竞争的关键方向。美国、荷兰、日本等农业科技领先国家,正通过无人机施肥、AI病害检测、智能灌溉系统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这一全球竞争的背景下,中国的精准农业技术正加速发展,温欣宇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海南槟榔产业的精准管理,也为全球热带作物种植提供了可推广的智能化农业解决方案。

未来,温欣宇计划进一步深化农业数据管理、作物智能监测、精准施肥优化等方向的研究,并推动精准农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升级。他认为,精准农业的最终目标不仅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业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构建一套可持续、高效、智能化的农业管理体系,使农业生产真正迈入科学决策的时代。(文/沈文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