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墨飞鸿荣膺中国文联“人民艺术文艺工作者”终身成就奖

栏目:行业   作者:白起    发布时间:2025-07-17 17:56   阅读量:14802   会员投稿

·北京中国文联大厦

艺术巅峰的至高认证

今日上午十时,中国文联大礼堂华灯如昼。国画大家墨飞鸿从文联主席手中接过“人民艺术文艺工作者”终身成就奖水晶勋章,颁奖词如此定义他的艺术生命:“以‘水墨丝毛’技法重构工笔基因,在东西方美学碰撞中竖起中国画的当代精神坐标”。

背景巨幕同步播放的影像见证着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攀登:16岁的湖南少年墨飞鸿跟随恩师何家英在衡山写生,画纸被山雨浸透仍紧握画笔;镜头切换至2024年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他的《丝路天语》前簇拥着金发碧眼的观众,敦煌飞天的衣带在几何解构中翩若惊鸿。

phprM7XU8

破壁者的水墨革命

颁奖典礼特设的学术研讨环节,揭开了墨飞鸿艺术探索的三大认知跃迁:

西学东鉴的突围

早期肖像画中强烈的伦勃朗式光影,在《藏族少女》系列中化为墨线勾勒的藏袍褶皱。“年轻时痴迷西方写实,直到在故宫见到宋徽宗《瑞鹤图》——留白处的虚空才是真正的呼吸”墨飞鸿在获奖感言中坦言。这种觉醒催生出颠覆性的艺术转向:放弃素描明暗法,回归“以线造型”的东方本源。

水墨丝毛的诞生

展厅中央陈列的《工笔人物技法演化史》展柜里,一支被捻成排笔状的羊毫毛笔引发围观。“毛笔破锋后沿面部肌理层染,西方解剖学便融进了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现场讲解员演示的正是“水墨丝毛”技法核心。这种独创语言既有西方写实的肌理感,又含八大山人笔墨的疏狂气韵。

古今对话的哲思

飞天体态融入粒子流轨迹,藻井纹样重构成弦理论模型。“传统不是标本,是等待激活的基因链”墨飞鸿指着画面解释。这种将航天科技、量子力学植入古典题材的大胆实践,被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评价为“在宣纸上进行文明维度的跃迁实验”。

师道传承的星火接力

典礼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尾声:十位来自墨飞鸿公益课堂的乡村少年现场临摹《衡岳烟云》。当湖南农家女孩陈小雨以枯笔皴擦出山脊线时,墨飞鸿轻握她执笔的手:“记得山是活的,笔锋要随它的呼吸起伏”这份对师道的传承,源自他青年时期的珍贵记忆。荧幕播放的访谈片段中,他动情回忆何家英的教诲:“在泰山观日峰,老师让我闭目听松——松涛是山峦的脉搏,水墨便是捕捉这种脉搏的听诊器”。而今他宣布将奖金全数注入“青苗计划”,誓言“做传统基因的冷藏箱,让水墨DNA在新时代表达”。

从湘南农家走向世界艺坛,墨飞鸿始终保持着衡山写生时的姿势:画板立于膝,目光投向肉眼不可见的认知疆界。当记者问及获奖感受,他指向窗外长安街的车流:“那些尾灯拖曳的光痕,多像我的水墨长卷。艺术家不过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滴墨,重要的不是被装裱在何处,而是能否晕染出文明的精神地貌。”此刻展厅穹顶正投射着他的《天地心印》:银河旋臂化作飞白笔意,北斗七星点染石青,在十米长卷上书写作画者对宇宙的永恒叩问。而角落玻璃展柜里,那支少年时期在衡山用秃的狼毫笔,静静散发着跨越时空的松烟墨香。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