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陈曦专访:用理性穿透数据迷雾,让全球市场更可预判

栏目:行业   作者:乐乘    发布时间:2025-07-18 10:46   阅读量:12829   会员投稿

记者:宋言泽

【导语】在波谲云诡的全球金融市场,能够真正看穿趋势、精准识别机会的人寥寥无几。陈曦,正是这样一位具备深度逻辑思维和前瞻视野的研究型专家。她是“基于大数据的全球市场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原创设计者,亦是“基于竞争力评估的战略投资机会识别系统”的主要构建者。她在2023年凭借该系统荣获“斯贝瑞奖·年度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力项目”,次年又因其持续推动数据建模和战略识别系统在投研中的应用,获得“斯贝瑞奖·2024年度金融行业影响力人物”荣誉。这一连两年的高度认可,印证了她在金融科技与智能决策支持领域的持续引领作用。

在北京东部的一间录制室中,陈曦出现在镜头前,神情沉稳。与数据、模型、市场波动打交道多年,她对“理性”有着近乎苛刻的坚持。“数据本身没有意义,真正重要的是逻辑结构。”她解释道,“我更关注的是变量之间的关联、趋势中的扰动信号,以及背后隐藏的决策结构。”这种冷静的思维方式,是她所有系统性成果背后的原动力。她设计的全球市场监测与分析系统,通过接入多国数据源,构建动态聚合模型,可实现跨时间、跨区域的趋势建模。相较于行业中普遍依赖“事后分析”的方式,她力图推动“前置识别”的策略框架——识别趋势尚未显性化前的“信号节点”,为决策争取时间窗口。

不同于实验室中的理论构建,陈曦的研究始终紧贴实际业务需求。她坦言:“2017至2020年我在腾讯投资部参与大量尽调与战略研究,当时就深刻感受到传统分析结构在高维复杂数据面前已难以胜任。”正是这段经历,促使她构思出从数据读取、模型运算到策略推演的全链路体系。她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基于竞争力评估的战略投资机会识别系统”,在财务指标之外,融入市场渗透力、治理结构效率、技术能力稳定性等非线性因子,并通过动态权重机制适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这一结构化、定量化的决策支持框架,已被多家金融与产业机构应用于资产池评估与投资筛选中。

评审委员会在2023年授予她“年度金融领域最具创新力项目”奖时评价道:“该系统精准捕捉数据与战略之间的映射关系,重塑了机构在复杂市场中的识别逻辑。”而2024年她再度获评“金融行业影响力人物”,被认为是对其理念和实践在行业落地过程中所产生深远影响的肯定。

面对接连获得的认可,陈曦的回应依然克制:“奖项只是阶段性的注解,我更关心模型是否能够在新的宏观结构中继续发挥作用。”她指出,当前全球资本结构正在深度调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需要具备国际数据理解与判断力的系统支撑。“归根结底,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帮助机构回答两个关键问题:在哪里布局?何时行动?”

对于行业中愈发流行的“AI模型竞赛”,陈曦持有不同看法。“算法可以辅助,但不能替代决策。”她强调,人机协同才是未来的方向——人类构建判断框架,系统识别偏差与盲区。“一个优秀的系统,不是替你做决定,而是帮助你看见你忽视的东西。”她目前正推进一个全新项目,探索如何将“情境调节变量”引入模型框架,以增强系统在极端事件下的稳定性。这一能力,将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金融环境构成重要支撑。

在采访结束时,当被问及如今的她更像研究员还是战略家,陈曦微微一笑,说道:“如果我是战略家,那也是用数据和逻辑构建出来的。”对她而言,真正稳健的判断力来自深入、持续、结构性的思考。正如她的职业轨迹所展现的那样,陈曦用一条独立清晰的路径,诠释了研究型人才如何在金融科技浪潮中坚定地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趋势的引领者。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