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车云协同,智简商途!华为云商专车打造露天矿无人驾驶新高度

栏目:行业   作者:李牧    发布时间:2025-08-29 16:09   阅读量:14002   会员投稿

近年来,相关政策引导以及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推动露天矿场景无人驾驶作业普及。但露天矿一般地处偏远山区、高原地区,地形、环境等因素,给无人驾驶的大规模应用带来挑战。华为云商专车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落地经验,持续攻坚,在全国多个重点露天矿实现了高效可靠安全的无人驾驶赋能,不仅助力南宁马脚山砂石矿实现大坡度山区砂石骨料矿无人驾驶作业,更在内蒙古华能伊敏矿实现了全球首个极寒地区电动无人矿卡常态化作业,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背后支撑这一系列成果的,是华为在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数字能源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依托技术创新的落地,华为云商专车聚焦矿山、港口等垂直场景,持续输出车云协同的安全、高效、可靠的无人驾驶方案。近期,华为云商专车迎来全新特性升级,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无人驾驶普及。

车云协同赋能,无人驾驶让高危场景作业安全更高效

当前,全球矿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我国将智慧矿山列为“十四五”重点工程,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曾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露天煤矿的无人化运输。华为云商专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打造“融合感知、精准控制及池化调度”等多项行业领先的商业无人驾驶技术,加速场景应用落地。

相比传统有人矿卡,无人驾驶能够显著降低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运输等安全风险,减少因人力流动大、不规范驾驶造成的运营成本,避免人员高频换班导致的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然而,环境恶劣、地形复杂、作业空间有限等多重因素,也对无人驾驶技术发起了巨大挑战。

面对多重阻力,华为云商专车无人驾驶方案打造了“聪明的车”与“智能的云”,通过5G-A技术通信协同,实现无人矿卡高效作业、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的产品特性。

1

在车端,华为云商专车联合车企伙伴,通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无盲区布局及协调作业,结合全景融合感知AI算法,可以对50米外、直径30厘米的障碍物完成精准识别。在大风、团雾、雪地、沙尘等恶劣天气及夜间低照度条件下,可以实现40米可见度的精准感知。

2

同时在车端精准控制算法,实现全场景路况自适应,满足窄平台一次性掉头需求,最窄掉头宽度可低至18米,相比人工缩短40%。此外,还支持最窄6米宽单车道行驶、大曲率转弯、厘米级的精准停靠、颠簸路面主动降速、车辙均衡碾压等全天候、全工况作业需求。安全可靠性方面,依托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与安全制动系统可实现夜间混行、风沙扬尘等全工况提前安全预警。

3

在云端,华为云商专车无人驾驶方案根据生产任务和资源,依托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实现大规模运营人员减少50%,作业面分钟级自动刷新,大规模编组常态化作业效率持平人工。

依托车云协同,华为云商专车可实现多编组7*24小时常态化无人生产作业的同时,保障无人驾驶作业0重大安全事故。

新特性发布,全场景全混行加速无人驾驶普及

在华为云商专车落地项目的实践中,其技术优势不断得到验证。例如,在华能伊敏露天矿项目中,无人矿卡实现了35公里/小时不降速作业,单车日均运营时长高达22小时,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华为云商专车近期推出了全场景、全混行新特性,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边界与适应能力。

其中,全场景作业方面,华为云商专车通过作业流程原子化,在土方剥离工艺基础上,新增起坡、扣土、堆排、涨高排土等作业支持;其它工艺如采煤、砂石骨料过磅也支持全面作业,无人驾驶作业价值大幅提升。此外,采用视觉大模型实现通用障碍物的感知识别,支持与矿内其他车辆混行作业,如辅助作业车辆、有人驾驶作业车辆等,同时采取多车博弈混行策略,混行路口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可有效扩大无人驾驶在不同矿区、不同运营模式下的应用广度。

4

矿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效率。华为云商专车通过车云协同、人工智能、5G通信等核心技术,不仅提升了全场景作业的安全与效率,更成为推动智慧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全新特性升级进一步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普及,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未来,华为云商专车将继续深化在云计算、数字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山、港口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运输体系不懈努力,携手行业迈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智能化未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