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称,汇通达网络(09878)旗下
9月17日,《深圳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白皮书(2020—2025 年)》研讨会——《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在深圳市盐田区资源化利用环境园成功举办。研讨会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深圳市环境卫生协会、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同主办,多家政府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媒体代表参与。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作为公益联盟机构代表受邀出席,并在专题研讨环节分享基金会在垃圾分类尤其是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果,祝贺盐田区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将全量厨余垃圾转换为昆虫蛋白资源的市辖区。
【研讨会现场】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关系人民生活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使用,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自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年来,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系统性、全国领先的显著成果。资源化水平全国领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50%,资源化利用率达87.8%,年均实现碳减排约487万吨,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量分别增长57.3%和281.7%,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这一成效不仅体现了深圳在垃圾分类领域的探索成果,也为国家“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实践支撑。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在专题研讨环节介绍,基金会自2018年将“社区废弃物管理”设立为旗舰项目,围绕前端行为改变、后端技术探索与多方合作三个层面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在前端,基金会在2018年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携手推出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项目“蒲公英计划”,深入社区与学校,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项目成果获住建部推广;2021-2025年,联合深圳市社工学院开展“绿益计划”,在深圳21个社区落地环境可持续公益项目;在后端,则聚焦占生活垃圾比重高、资源化利用程度低的厨余垃圾,联合多方伙伴共同推广黑水虻生物处理技术。
【垃圾减量与黑水虻资源化处理介绍】
她特别提到,为解决粮食浪费问题,基金会早在2012年便前瞻性地发现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工艺路径,逐步推动该技术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2019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于大梅沙万科中心园区建成半自动化黑水虻养殖项目,处理能力每日达200公斤左右,实现园区厨余垃圾100%就地资源化;2023年与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和深圳市生态局盐田管理局合作建成“近零碳循环科普馆”,日处理能力3吨,助力处理大梅沙社区厨余垃圾;2024-2025年基金会技术支持盐田区城管局在盐田区资源化利用环境园落地“5G+机器人”智能化养殖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有机固渣项目,固渣处理能力达15吨/日,全面覆盖盐田区每日约90吨厨余垃圾处理的末端资源化需求,助力盐田区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将全量厨余垃圾转换为昆虫蛋白资源的市辖区,为中国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路径。
【盐田区黑水虻养殖技术探索之旅】
【黑水虻智能养殖设施设备】
此外,万科公益基金会还通过“影响力投资”的创新模式,识别并支持农业科技领域的潜力企业,推动黑水虻工业化养殖从公益试点走向产业成熟,为解决厨余垃圾处理难题、昆虫蛋白转换等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黑水虻幼虫所转化的昆虫蛋白,已在海外市场展现出显著商业价值。目前,在亚马逊等国际平台上,该类产品以2磅、5磅、10磅规格销售,价格分别为19.99、34.99和59.99美元,广泛用于宠物饲料和水产养殖,显示出良好的经济前景和资源化潜力。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谢晓慧现场发言】
本次研讨会系统总结了深圳垃圾分类五年来的实践成果和创新模式,为全国乃至国际城市提供可复制的“深圳经验 ”。谢晓慧表示,基金会将继续深化社区可持续发展实践,以技术创新赋能有机固废处理全链条效率提升,探索该技术在中国“双碳”战略中的贡献路径,强化公众参与和教育推广,拓展国际交流共享中国方案,助力深圳乃至全国构建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废弃物治理新体系,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基层力量。
【与会嘉宾合影】
近日消息称,汇通达网络(09878)旗下
近日,高端女鞋品牌LINGMEICHEN
2025年9月15日至16日,无忧乐园二
9月14日,为期4天的2025年台克球世
9月16日上午,2025年宿州市网络安全
2025年,贵州文旅厅积极响应贵州省委省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5》数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失衡,高血脂、
一、血管健康危机下的科技突围:水蛭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