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鼎恒升御赐膏方:一方越百年的传奇

栏目:行业   作者:乐乘    发布时间:2025-09-30 12:04   阅读量:14888   会员投稿

光绪五年(1879年),秋意深浓,紫禁城中的慈禧太后却倍感身心倦怠。年方四十有三,但长期执掌国政的辛劳,让她气血两亏,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光绪帝侍母至孝,见状忧心忡忡,即刻下诏,命太医院院使率众御医会诊,定要拟出调理良方。

太医院内,灯火通明。众御医翻阅典籍,反复研讨,最终共识:太后之疾,非猛药可医,当以温平调理、食药同源为上策。遂定一方:以关外野生沙棘为君,取其果实酸甘,化食健脾,活血养血;佐以长白山人参大补元气,武夷山赤灵芝宁心安神。诸药相辅相成,拟以秘法熬制成膏。方成献上,慈禧太后服用后,竟觉胃口渐开,旬月之间,气色日益红润,精力也明显改善。光绪帝大悦,特赐名“御赐膏方”,成为大内秘藏,专供御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时光荏苒,王朝飘摇。近三十载后,大清社稷危如累卵,辛亥年的革命风云已席卷全国。宫禁之内,人心惶惶。一位曾参与研制此方的老御医,深知“御赐膏方”乃无价之宝,唯恐其随王朝倾覆而散佚,亦为自身寻一退路,遂冒杀身之险,将方子密抄一份,悄然带出宫墙。他找到了京城百年老号同仁堂,将此御方售予掌柜,嘱其妥善保存。同仁堂得此至宝,深知其价值,谨藏于密室,然因时局剧变,未敢轻易配制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眼至伪满洲国康德三年(1936年),北平城虽表面平静,实则经济不振,商界艰难。连同仁堂这般声名显赫的老店,亦不免陷入困境,欠下关外大药号“鼎恒升”一笔积年旧债,屡催不还,处境维艰。

走投无路之下,同仁堂掌柜忆起库中那份源自大内的“御赐膏方”。此方虽好,然用料珍贵,成本高昂,且其“御赐”背景在此时局下反成掣肘。再三思量,掌柜终下决心,向鼎恒升东家提议:“敝号所欠债务,眼下实难清偿。愿以一份前清慈禧太后曾御用的‘御赐膏方’秘本作抵。此方以沙棘为君,珍稀无比,其价值远超债款,万望东家成全。”

鼎恒升东家乃识货之人,早闻此方盛名,又地处关外,毗邻沙棘产地,颇具优势。他详加验看,确认方中药材配伍精妙,确系宫廷瑰宝,价值非金银可计。若能得此方,正可光大其用。于是顺水推舟,应允了这笔交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纸契约,尘埃落定。这份从清宫深苑流出,曾藏于同仁堂秘府的“御赐膏方”,自此归属鼎恒升。鼎恒升依方取材,精心炮制,使这承载着历史烟云的膏方得以重现于世,续写了沙棘从御苑到民间的百年传奇。一方膏滋,流转于王朝末路与商海浮沉之间,其自身命运,亦成为那段沧桑岁月的独特见证。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