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柳叶刀-北大医学研讨会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杭州城东医院探索身心干预新实践

栏目:行业   作者:赵仓唐    发布时间:2025-10-26 16:27   阅读量:14037   会员投稿

2025年10月,“柳叶刀-北大医学研讨会暨北大医学青年科技沙龙特刊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聚焦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前沿议题,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讨会上的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需求已发生显著变化,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普遍存在。面对这一现状,杭州城东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积极探索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杭州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该中心的诊疗环境处处体现专业考量:温馨的色彩搭配与童趣装饰,源自儿童心理学对 "环境减压" 的研究结论,能有效缓解患儿就诊时的紧张情绪。

一位带孩子前来进行感统训练的母亲表示:“这里不像医院,更像一个儿童乐园。孩子第一次来就没有表现出抵触情绪,这让我非常意外。”

这种“去恐惧化”设计,其目的不仅是提供温馨的环境,更是通过环境作为治疗媒介,建立起孩子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桥梁,为后续的心理干预奠定坚实基础。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就连训练室的器械摆放都经过精心考量,感统训练用的平衡木、蹦床等设备,均采用圆角设计并包裹柔软防护垫,既保障安全,又能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完成训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教授团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一项关于青少年干预的最新综述。研究指出,应以学校心理教育、家庭支持与医疗服务的联动,推进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这一观点与杭州城东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实践不谋而合,尤其在抽动障碍、多动症等常见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的干预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杭州城东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的苏本忠主任解释,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等小动作,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助信号。“许多家长把这些症状归咎于孩子调皮,采取批评责骂的方式,反而加重了问题。”苏主任补充道,“科学认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关键,早期识别与规范干预能为孩子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一位名叫小宇(化名)的7岁男孩,因频繁眨眼、摇头和不自主发出怪声,被同学误解和孤立。在接受系统评估后,小宇被确定为抽动症。专家团队为他制定了一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的综合干预方案,同时,还为家长提供系统指导,教他们如何通过家庭互动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关注症状反而强化不良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干预,小宇的抽动频率大幅降低,能够专注于学习和玩耍,与同龄人的交往也变得更加顺畅。

苏主任强调,儿童抽动症本身具有易波动、易反复的特点,这意味着整个干预过程需要医生、家长与学校的多方协作、长期配合和持续耐心。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系统关注的社会性事业。它超越单一的医疗范畴,成为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命题。正如本次柳叶刀-北大医学研讨会所倡导的,构建一个能够理解、支持并及时回应儿童心理需求的多维支持网络,是未来的明确方向。这条探索之路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努力,但最终目标清晰而坚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