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华为云AI CITY战略落地开花,武汉、石家庄等成智慧城市实践典范

栏目:行业   作者:吴起    发布时间:2025-11-17 11:46   阅读量:16580   会员投稿

11月14-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作为高交会重要组成部分,“2025智慧城市评选及颁奖典礼”同期举行,聚焦AI+算力、政务、企业服务等前沿方向,共探城市智能化变革。

凭借领先技术及携手市区县的共建成果,华为云荣获“2025中国智慧城市领军解决方案提供商”及“2025中国领先AI CITY解决方案提供商”等荣誉,其AI CITY理念也在全国多城落地生根,并助力武汉、石家庄、襄阳、盐城、克拉玛依、深圳宝安和前海、广州花都、广州白云、北京昌平、大庆、泰安、钦州、宜宾等城市及城区揽获“亚太领军智慧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等荣誉奖项,为本届高交会智慧城市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信图片_20251117104300_33_63.jpg

微信图片_20251117104300_34_63.jpg

微信图片_20251117104301_37_63.jpg

微信图片_20251117104300_35_63.jpg

微信图片_20251117104300_36_63.jpg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正从“上云为常态”走向“AI为标配”。华为云始终锚定行业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方向,持续迭代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架构和发展理念。面向AI时代,华为云AI CITY理念旨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构建共性能力平台,深化数据、知识、人才等要素供给,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市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迭代升级的同时,华为云也致力于携手更多地市聚焦场景化需求,共促城市建设从蓝图走向实景、从概念落地为实效。

打造“数字公共底座”,武汉构建超大城市“一网统管”新范式。武汉与华为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一朵云”——武汉云。目前,该平台已服务124家单位,部署超400个业务系统,构建起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撑。武汉以“一本账、一张图、一盘棋”为路径,完成全市CIM模型建设,赋予城市实体对象“数字身份证”,实现了全市“一标三实”数据的集成与编码赋码。在城市运行管理方面,武汉构建了市、区、街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基于昇腾算力,结合DeepSeek和华为云盘古CV大模型打造城市智能体,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率先开展探索。汇聚643项城市运行数据,治理形成52类1450项城市动态体征,实现从事后应急向事先预判的根本转变。

鲲鹏政务云为基,石家庄构建数字政府新样本石家庄市携手华为云打造鲲鹏政务云平台,稳定运行1000余天且保持“0”事故,为超30家单位提供云计算等服务,超60个业务系统平稳迁移上云。该平台基于“1334N”架构,构建一体化数字底座,实现政务系统集约化建设、统一运维管理。石家庄通过“统建统维”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重复建设、分散运维等问题,大幅节约财政资金,成为全国政务云创新典范。

推动汽车与医疗数据要素化,襄阳构建“汉江云”集群。襄阳以“汉江云”政务云集群为底座,构建全市“一朵云”体系,实现95%以上市直政务应用上云。在车联网领域,襄阳在全国率先部署城市级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实现“灯看车”智能调流,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在数据要素化方面,襄阳完成全国首例车联网“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数据资产入表,评估价值达1008万元;医疗健康数据产品“襄医数保”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架,累计服务保险公司30万余次,探索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襄阳路径”。

从“人防”到“智防”,盐城构筑“数字治理”新中枢。盐城市与华为云携手打造的城市驾驶舱,集汇聚、分析、研判、预警、决策和指挥于一体,该平台汇聚全市摄像头、传感器等终端资源,构建城市全域感知网络和市县乡三级视频会议网络,主动向各级部门共享资源,让城市运行“毛细血管”可感可知、动态可视;运用智慧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治理,配置积水监测等城市治理领域算法,提升治理效能。同时,盐城市政务云三期项目采用“三横两纵”架构,构建江苏省政务“一朵云”盐城骨干节点,为全市近50家市直单位400余个业务系统提供全栈服务,推动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变革。

政务数字人“小克”树立行业标杆,克拉玛依聚力打造西部AI发展新高地。作为华为云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云计算合作城市,克拉玛依已实现95%政务系统上云。依托华为云昇腾云服务,当地成功部署DeepSeek等大模型,并推出政务数字人“小克”,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10个社区(村)和15个街道(乡镇),为居民提供“问、查、办”一体化的数字人社工服务,成为全疆首个实现数字人政务智能化全面落地的城市。此外,克拉玛依实施的“一网统管”项目将事件发现从原来的事后30分钟提前至事前一秒,平均处置时间缩短27%,市民满意度提升18%,构建了西部地区城市智能化治理的新范式。

聚焦具身智能产业,深圳宝安、前海锚定AI产业新赛道。为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宝安区、前海合作区与华为云共同打造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瞄准国际前沿技术,聚焦具身智能根技术研发,开展大脑(大模型、算力)和小脑(柔性自动化、多机器人协同)技术攻关,构建共性技术底座支撑研发工作,致力于打造“研-孵-用”产业生态体系。该中心整合了华为全栈技术能力,开发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在智能分拣码垛、柔性装配等制造业场景打造爆款产品。项目吸引兆威、亿嘉和、拓斯达等区内外重点企业参与,共同孵化具身智能联创项目群,助力大湾区打造具身智能产业新高地。

夯实数字孪生底座,花都打造智慧治理与政务服务新范式。花都区携手华为云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孪生”和“AI赋能”为核心抓手,取得了体系化、实效化的突出成果。一是建立起全区数字化可复用基础,按照“一次建设、多方多次复用”原则,建设包括城市三维地图、数字人、AI大模型能力、大屏可视化框架、企业微信服务、在线文档、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可复用基础件,可供全区各信息化系统按需调用;二是实现了交通治理的智能化跃升,通过改造168个关键路口、联网422个路口信号机,引入“弹性绿波带”和 AI算法,实现从“车等灯”到“灯看车”的自适应控制,提升路网通行效率;三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出 AI数字人“花嘟嘟”,提供从咨询、填表到预审的全流程“一对一”服务,并构建“1+10+N”企业服务矩阵和“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与精准度。

筑牢政务大模型底座,北京市昌平区构建“深度思考型”智慧治理与政务服务新模式。北京市昌平区以“算力+政务垂类大模型”为核心,融合DeepSeek-R1深度思考模型与华为昇腾AI云服务,打造“1+1+7+N”区级AI智能平台,实现从“精准响应”到“深度推理”的服务跃迁。通过构建“平平”政务机器人双模型“快慢思考”机制、政务元宇宙沉浸式办事空间、“昌平数据”平台创新场景应用,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积累了务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此外,大庆、广州白云、泰安、钦州、宜宾等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华为云AI CITY创新理念,各地市在城市治理、产业赋能、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了多样的、个性化的数字解决方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从“试点示范”走向“全域覆盖”。

华为从2012年开始探索政务云市场,在中国已累计服务超过800个政务云项目。据IDC发布的2024年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报告显示,华为云以23.3%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华为云深耕泛政府领域,在云平台、数智融合、AI等领域全面构筑竞争力,与伙伴一起在智慧城市领域积累起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华为云将持续秉持AI CITY创新理念,携手更多城市共建可感知、会思考、能进化的城市智能体,描绘数字中国建设的崭新图景。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