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桔多多详解办案正规流程

栏目:行业   作者:张仪    发布时间:2025-11-19 13:50   阅读量:18692   会员投稿

“您好,这里是XX市公安局,您涉嫌一起洗钱案件,需要配合我们调查”“您的账户涉嫌违法犯罪,立即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接受核查,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当接到这样语气严肃、内容吓人的电话时,不少人会瞬间陷入恐慌,不自觉地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最终落入骗子的圈套。近年来,冒充公检法机关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桔多多作为始终关注用户安全的平台,特别为大家深度解析此类诈骗的作案手法,分享识别技巧,助力大家筑牢反诈防线。

市民李女士就曾有过这样一段惊险的经历。一天下午,她接到一个自称“XX市检察院检察官”的来电,对方准确报出了李女士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随后语气严肃地告知她,其名下银行卡涉及一起重大洗钱案件,已被列为涉案账户,需要配合调查。为了让李女士相信,对方还通过微信发送了伪造的“逮捕令”和“案件协查通知书”。从未遇到过此类情况的李女士顿时慌了神,对方趁机提出“为了证明你的清白,需要将名下所有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待案件调查结束后会全额退还”,并强调“此事属于机密,不能告诉任何人,否则将以妨碍公务论处”。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李女士将自己名下银行卡内的8万元存款全部转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完成后,当李女士再次拨打对方电话时,发现已无法接通,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多年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

桔多多通过分析大量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发现,此类骗局有着严密的作案流程和套路。骗子通常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以此增加诈骗的可信度。在通话过程中,骗子会伪装成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严肃、威严的语气,营造紧张氛围,通过夸大案件严重性、威胁采取强制措施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心理施压,使其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随后,骗子会以“证明清白”“资金核查”等名义,诱导受害者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最终实现诈骗目的。

更令人防不胜防的是,部分骗子还会使用“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修改为真实的公检法机关办公电话,让受害者通过来电显示无法分辨真伪。此外,骗子还会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发送伪造的“逮捕令”“传票”“协查通知书”等文件,进一步迷惑受害者,使其深信不疑。

桔多多在此郑重提醒,正规的公检法机关办案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绝不会通过电话方式要求公民转账或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首先,公检法机关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这是骗子编造的虚假概念。其次,办案人员在调查案件时,会当面出示相关证件和法律文书,不会仅通过电话沟通办案。再次,公检法机关鼓励公民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及时与家人、朋友或律师沟通,绝不会要求公民“保密”“不得告知他人”。最后,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公民,公检法机关会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不会通过电话威胁、恐吓的方式要求配合调查。

为了帮助大家有效识别此类诈骗,桔多多为大家总结了三个关键识别技巧。第一,保持冷静,不轻信。接到此类来电时,无论对方语气多么严肃、信息多么准确,都要保持冷静,不要被恐慌情绪左右,公检法机关办案不会如此“急切”,更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第二,主动核实,不盲从。可以挂断电话后,通过114查询当地公检法机关的官方办公电话,或直接拨打110报警电话,核实案件的真实性,切勿拨打对方提供的“验证电话”。第三,坚决拒绝,不转账。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密码或短信验证码,都要坚决拒绝,这是防范此类诈骗的核心要点。

桔多多

财产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面对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是关键。桔多多始终将用户的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多年来持续开展反诈科普宣传,助力大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希望大家牢记“公检法办案有流程,电话转账必是骗”的警示,遇到冒充公检法机关的来电时,保持冷静、主动核实、坚决拒绝,守护好自己的辛苦钱,让骗子无机可乘。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