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暖心服务润民心——"三力协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

栏目:行业   作者:乐乘    发布时间:2025-02-27 11:10   阅读量:10815   会员投稿

"以前楼道里贴满小广告,现在干净整洁,进门感觉舒服多了!""电梯装上了,我们老两口上下楼再也不用犯愁了!"在北京市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提起近年来的变化,72岁的张叔叔笑得合不拢嘴。这个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社区典范。这背后,是社区党委以街道“复兴丰华”党建品牌为指引,通过“强引领、凝力量、精服务”三力协同,奏响基层治理新乐章。


党建引领强根基 "红色网格"织就民生网

黄村西里社区“拉家常议事会”。

黄村西里社区83岁的老党员甘秀荣主动担任楼栋党小组长。


"咱们小区楼道照明的问题,2天就解决了!"居民刘先生竖起大拇指。2024年10月,通过社区举办的睦邻杯“您许愿,我实现”邻里节心愿平台,收集到居民反映的楼道明问题后,社区立即启动“五联三引三融合”机制,联合供电公司、物业公司等单位,仅用2天便完成4个单元楼道灯改造。


这只是社区党委创新治理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书记讲堂、社区板报、小院说事、生活课堂、党史党规一刻钟月月赛”五大阵地,社区将党课搬到居民院落,把政策宣讲融入日常服务。在“拉家常议事会”上,83岁的老党员甘秀荣主动担任楼栋党小组长,带着年轻党员们为社区治理献计献策,先后推动解决三中巷线路入地、晾衣杆增设等26件“老大难”问题。


多元共治聚合力 "雁阵效应"激活治理链

黄村西里社区拆违居民动员会

黄村西里社区拆除违建棚房后,为居民建设停车场。

"多亏了大小书记直通车!"居民李女士激动地说。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社区党委书记联合丰台区名书记工作室,邀请市级优秀社区书记实地调研,最终通过拆除违建棚房、建设停车场,新增车位15个。在拆除过程中,社区联合城管执法队积极与违建业主沟通座谈,取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拆违工作的合法性与规范性,化解了困扰居民多年的痛点。此外,社区还利用新墙体打造文化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种"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模式已成为社区治理的标杆。通过建立党建协调委员会,社区整合9家驻区单位资源,开展"周末大扫除""爱心义诊"等活动60余场;人大代表联络站年均收集民生建议20余条,形成"接单-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精准服务暖民心 "银龄专线"守护幸福

黄村西里社区养老驿站读书会活动。

黄村西里社区老年人在养老驿站开心地用餐。

走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温馨的餐厅里飘来阵阵饭菜香。"我们这儿有'健康服务''书画班''智能手机课堂',比子女照顾得还周到!"83岁的独居老人陈奶奶说。依托"1+1+9"服务体系(即“1”个社区党委引领、“1”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支撑,涵盖生活服务类、专业服务类、志愿服务类、保障服务类、安全应急类、家政转介类、价值创新类、政策解读类、文化活动类在内的“9”类主题服务),社区为老年人定制营养餐配送、紧急呼叫等9类专属服务,日均服务超过200人次。

社区居民张奶奶是养老服务驿站的常客,她笑着说:“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生活变得有趣多了。”社区党委的贴心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的探索实践,为老旧社区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社区党委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探索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优化社区治理体系。社区党委将强化与居民、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真正做到精进治理之道、谋实社区发展。


在这片充满温度的家园里,党旗始终高高飘扬,民生答卷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