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太学眼科发布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案例
“夫医道者, 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洗礼,始终守护着华夏儿女的健康。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中医事业,为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老医学奉献心血。如今,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仍有许多人坚守着中医的阵地,用自己的行动续写着中医的传奇,赵改花便是其中的一员。
非遗大师 赵改花
48 岁的赵改花,身兼数职,既是中医急救队员、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大师,也是针灸理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同时还是国际易学联合会研究员、国学文化传承师、中医慢性调理师。尽管头衔众多,但她最为珍视的,是 “中医人” 这个身份,这三个字承载着她的热爱、责任与使命。
赵改花与中医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单位活动。当时,单位组织人员到新开的中医院听课学习,在那里,她初次接触到中医理论知识和一个个令人称奇的中医案例。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她的世界,瞬间点燃了她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从那一刻起,传承中医文化的种子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真正让赵改花对中医针灸着迷的,是她在医院做护理时的一次经历。当时,科室来了一名面瘫患者,西医对此有些束手无策。关键时刻,院方请来了一位中医针灸师。只见那小小的银针在患者脸上扎了几下,连续调理几天后,奇迹发生了,患者的面瘫症状竟逐渐消失。这神奇的疗效,让赵改花对针灸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也更加坚定了她深入学习中医的决心。
从此,赵改花正式踏上中医学习之路。她潜心钻研中医理疗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钻研针灸时,精准进针刺激经络,探寻生命能量密码;研习推拿,反复揣摩推、拿、按、揉等手法,以双手为患者缓解病痛。拔罐、刮痧,她也样样用心。2023 年接触气道三元手疗后,更是深入挖掘手部与病症的联系,她还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与各类诊断方法,一心沉醉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 。
赵改花为患者进行把脉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赵改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了不少成功案例。以高血压三针为例,有的患者起针后一小时内,血压会从 142/92 飙升到 174/98 。很多患者对此感到担忧,但赵改花解释,扎完针后气道通畅,此时测量血压会偏高,一般拔针四个小时后血压就会平稳。只要坚持扎针,血压就能慢慢稳定下来。还有耳鸣三针,三针扎上五分钟,患者液门针部位会感觉胀,稍后好转,手心发热微微出汗,耳朵外围也有汗感,耳鸣症状能得到有效缓解。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医针灸的独特魅力和显著疗效。
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国家战略,发扬光大中医药、民族医药传统文化,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借鉴文化传承人的智慧,汲取先进理念,针对中医药传承文化市场缺失规范性、实用性等情况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ISC2000标准评审委员会2024年4月16日ISC标评〔2024〕1号文件批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大典》编审委员会,汇编中医药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赵改花受邀参加并荣获了“非遗传承大师”的称号。
赵改花荣获“非遗传承大师”称号
尽管在中医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赵改花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希望能让中医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报名学习国际汉语,打算通过教国际友人汉语的方式,将中医文化传播出去。
在赵改花看来,中医文化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强调预防大于调理,注重日常调理。“药补不如食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珍贵的药铺在厨房。” 她常常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从饮食、喝茶、生活环境、个人情绪以及功法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理,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作为中医人,赵改花认为既要精通现代医学知识,又要掌握传统医学调理手段。她积极发掘并抢救中国及各国民族、民间特效、特色疗法、方药和治病养生人才,努力为他们的研究发展提供平台与空间。她深知,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肩负起这份责任和担当。
赵改花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热爱、坚持与传承的故事。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医传承的道路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希望中医能够走进每家每户,不求人人都精通中医知识,但求人人都能远离重疾。在日常的点滴调理中,享受健康生活。相信在赵改花这样的中医传承人的努力下,中医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日宁波太学眼科发布的青少年近视防控案例
在科技投资的长河中,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
北京君审律师事务所,作为CCTV专访的全
推荐语:在行业顶级盛会亮相,国晶茶本酒跨
春潮珠江千帆竞,敢立潮头启新程。为深入贯
中粮餐饮2025供应链生态共创大会将于3
在消费升级浪潮中,中国护肤品市场正经历从
沪鸽美佳印®弹性体印模材料(2型中等体透
2025年3月18日,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