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杨言两获国际大奖,以数字技术引领机电运维新纪元

栏目:行业   作者:司马尚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3   阅读量:12601   会员投稿

在工业4.0的浪潮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在这场深刻变革中,有人是追随者,有人是引领者。资深机电专家杨言,无疑是后者。这位化工机械设计专业出身,一路从设计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现场服务工程师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如今正以企业运营和技术创新的双重视角,推动着机电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纵深发展。近日,他先后将两项国际重量级奖项收入囊中,分别是“青鸾奖-2024年机电设备智能运维创新奖”和“全球创新贡献奖-2025年机电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先锋人物奖”,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

深耕技术,斩获青鸾奖

传统的机电设备运维长期依赖于定期检修或故障后的被动响应,不仅成本高昂,突发性停机更会给连续生产的企业带来巨大损伤。杨言凭借多年一线服务工程师的经验,深刻洞察这一行业痛点。他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深厚的机电知识相结合,成功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机电设备寿命预测平台”。

这个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它不再被动等待故障发生,而是主动采集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振动频谱、温度变化及历史维护记录,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和建模分析,精准预测剩余寿命和潜在故障点。在实际应用中,该平台能为大型工业客户成功预警关键设备故障,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超过50%,节约30%以上的维护成本。将“机电设备智能运维创新奖”授予这个平台,正是对其技术原创性、应用价值及社会效益的至高认可。

青鸾奖评委会在获奖评语中写道:“该项目不仅解决了机电设备运维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更通过创新性的算法模型和工程实践,为重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路径,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技术到产业,荣膺全球创新贡献奖

“青鸾奖”是对创新本身的褒奖,而“全球创新贡献奖”则是对创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的肯定。杨言的成就远不止一个预测平台。在他看来,单一的技术突破必须融入一个更庞大的体系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基于大数据的机电设备寿命预测平台”作为决策中枢,与他主导开发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三维可视化安装指导系统、智能售后工单调度系统等多项成果无缝协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电设备智能运维生态系统。

全球创新贡献奖评委会主席在颁奖词中表示:“杨言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更是一位有远见的行业领袖。他成功将技术创新转化为行业解决方案,推动整个机电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在传统重工业基地的转型中树立了典范。”

从技术成果奖到个人贡献表彰,这一跨越背后是杨言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技术本身不是目的,如何让技术创造价值才是关键。”杨言在获奖后接受采访说,“目前行业正在从产品供应商向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这个过程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能力重构。”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一场行业变革。对于下游生产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运维模式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的战略性转变。对于整个机电制造业,杨言探索出了一条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为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化方案。“全球创新贡献奖”授予他“数字化转型先锋人物”,可谓实至名归,表彰他成功将前沿技术转化为驱动行业进步的真实生产力和社会影响力。

专家型领导者的成功基石

连续获得国际认可,并非偶然。杨言化工机械设计的科班背景,赋予他理解设备内在机理的扎实功底;从设计工程师、服务工程师到技术营销专员的全面历练,确保他的创新始终紧扣市场最真实的需求;而作为一家技术导向型外企的区域领导者,他又具备了整合全球顶尖技术资源与本土化实践的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

从一项突破性的预测技术,到引领一个行业的数字化浪潮,杨言的获奖之路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辉煌轨迹。最持久的技术创新,最终必然要服务于广阔的商业应用和社会进步。手握两项国际殊荣,杨言将继续深耕智能运维领域,用创新和实干,书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作者:徐艺宁)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