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教育公益长期主义者杨元庆

栏目:行业   作者:公孙喜    发布时间:2025-09-19 10:46   阅读量:16210   会员投稿

国内高校首个以众筹方式运营的教育基金——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以下简称“85基金”)迎来10周年。

9月17日,85基金2015年度颁奖仪式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举办。基金发起人和核心捐赠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上海交大校董、81级计算机系校友杨元庆返校参加了颁奖仪式,并与基金首届获奖者——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帆教授就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趋势、产学研融合创新等话题展开对话。

上海交大2025年度“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颁奖仪式9月17日闵行校区举办

以国际先进的基金运营理念,支持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2015年5月,在母校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杨元庆跟1985届计算机系的同学们,共同向母校捐赠成立了“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

基金由杨元庆个人捐资1000万设立的“杨元庆教育基金”每年的收益、1985届计算机系校友每年的捐赠以及接受的社会捐赠构成。下设“优秀学生奖学金”与“优秀青年教师奖”,分别通过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支持在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推动科研水平跨越式提升与人才梯队建设,为国家培养输送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计算机领域优质后备力量。

85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卢建军介绍,基金由理事会来管理,每年审议基金的财务和运营,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委员会的专家负责奖励的评审工作,是一种国际先进的运营模式。十年来,截至2025年9月,基金共奖励优秀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生136人次,资助青年教师11人,总发放金额达630.4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奚立峰在致辞中表示,10年来,“杨元庆教育基金”和“计算机 85 基金”两项基金协同发力,形成了可持续的支持体系。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所有获得资助的青年教师均获批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他们的成长轨迹正是基金价值的最佳印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85基金的帮助下,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领军者。2016年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吴帆,更是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常务副院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并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项目。

颁奖仪式上,2025年“孙永强青年学者奖”获奖者韩帅在发表中说道,“青年学者”这个称谓,意味着传承与创新。它提醒着我们,要传承孙永强教授为代表的交大人学术精神,要学习以杨元庆学长为代表的杰出校友的实业报国情怀,也激励我们要勇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敢于去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2025年度“优秀博士生奖学金”获奖代表鲁昱表示,科研不仅仅是论文与成果的积累,更是一种追求真理、回应社会需求的责任。计算机85基金暨杨元庆教育基金优秀博士生奖学金的荣誉,不仅是对我已有工作的肯定,更提醒我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学科前沿。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上海交大1981级计算机系校友杨元庆(左一),与上海交大原党委副书记潘永华(右一),为85基金2023—2025年度“孙永强青年学者奖”获奖者颁奖

杨元庆在发言中勉励计算机学院的学弟学妹,在扎实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要注意拓宽眼界。“人工智能创新很多是在交叉学科领域突破的,涉猎广泛才能更有创新活力。希望我们的教育基金能够为你们的科研创新突破加油助力,期待未来的获奖师生当中涌现更多AI时代的领军人物!”他说。

饮水思源教育公益长期主义者

“40年前正是校友王安向计算机系捐赠的一台电脑,在我心里种下了计算机梦的种子,走上了一辈子从事IT行业的职业道路。我希望能够传承交大饮水思源的精神,回馈母校,让更多后辈的学弟学妹们也能从中受益。”杨元庆在对话环节提及捐赠初衷时说。

杨元庆谈到,“我们用众筹的方式捐赠,也是想说明无论毕业以后我们走多远、飞多高,无论我们事业做的有多大、经济能力有多少,都会饮水思源、回报母校。我们也希望以此汇聚和带动更多校友力量为母校发展做贡献,希望饮水思源的精神能够在交大人中代代相传,助力母校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影响力。

杨元庆对母校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的情怀并不止于此。除2015年捐赠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外,2021年上海交大125周年校庆时,他还个人捐资1亿元人民币,为母校建设了一座全国高校算力最强的科学计算中心,助力学校基础科研创新。

该中心启用五年来,以强大算力支持了众多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成就。2022年,“思源一号”为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首张照片的诞生提供算力支撑,助力科学家筛选出符合科学目标的数据;2023年,基于“思源一号”进行海量数据模拟,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完成了海铃中微子望远镜的概念设计,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2024年,联想和上海交大联合课题组基于“思源一号”的高通量材料智能计算方法,成功研制出高亮不锈镁材料并实现首次商业应用。该材料现已实际应用于联想的智能设备和上海交大研制的“思源二号”探月卫星中。

杨元庆捐建给上海交大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思源一号”

作为教育公益领域的长期主义者,杨元庆长期关注支持基础科研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并以个人捐赠的方式持续为教育、科学研究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做贡献。

2017-2023年间,杨元庆三次以个人名义向研究生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教育捐赠。2017年,他向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元庆教育基金”,奖励学术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教授;2020年,再次向中国科大捐赠1000万元,助力中国科大新冠疫情科研攻关,并推动学校公共卫生研究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2023年,杨元庆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2亿元,用于支持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楼建设,助力母校基础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该笔捐赠也成为中国科大建校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校友个人捐赠。为表达对已逝的两院院士、中国科大名誉校长周光召先生的致敬与感谢,杨元庆在2024年宣布将个人捐资支持建设的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楼命名为“周光召楼”,希望将周光召先生“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理实交融、经世致用、奖掖后学、甘为人梯”的精神传承下去。

2022年,杨元庆还向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求真书院发起捐赠,他希望能够为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数学根基扎实、复合学科型的基础科研创新人才尽绵薄之力。

由于在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孜孜不倦的捐赠与投入,杨元庆在2023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最有承诺的大额捐赠人榜”(简称“青云壮志榜”)位列第6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最活跃的捐赠人之一。这也是该榜单2022年首次发布后,杨元庆连续第三次上榜。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