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施耐德电气尹正:AI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栏目:行业   作者:秦开    发布时间:2025-10-20 13:56   阅读量:7847   会员投稿

气候危机是当下全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今年正值《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尽管该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但世界气象组织已宣布2024年成为首个突破1.5℃温控目标的年份。中国气象局也发出警示,2025年全球气温仍有可能再创新高。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的同时,以AI为代表的数智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不仅为世界经济注入澎湃动能,更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无限可能。面对这两股力量的交汇,施耐德电气认为,AI虽然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是碳排放,而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的消耗。随着AI的发展尤其是生成式 AI 的兴起,对算力的不断追求也带来了电力消耗的飙升。国际能源署预测,与2024年相比,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将增长一倍以上。这样庞大的电力需求,不仅加剧了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压力,也使能源转型更加刻不容缓。

AI对于可持续发展深层的意义,在于它为能源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从能源需求侧来说,AI不仅是能耗的“追踪器”,更是节能减碳的“操盘手”。 对于有“电力怪兽”之称的数据中心行业来说,利用先进的AI算法可以分析实时数据优化制冷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在制造、建筑、交通等高耗能领域,AI同样能大显身手。借助AI优化生产流程、精准匹配用能需求、全面分析碳排放节点等方式,各行各业最终可以实现“效率提升、能耗下降”的双重目标。比如,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将AI等数字化技术与实际生产运营场景紧密结合,在短短两年内成功将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量减少90%,范围3的排放量减少65%,水资源使用减少15%,因而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可持续灯塔工厂”。

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

AI 不仅是能源供给侧转型的“预言家”,更是促进能源供需两端协同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迅猛发展,能源系统正从单向传输转为双向流动。AI不仅能高精度预测电力供需的变化,通过智能调度实现精准匹配,还能更好“消化”可再生能源,在大大减少能源浪费的同时使电力系统更稳、更绿、更高效。

例如,施耐德电气提供的由AI驱动的微电网解决方案,助力上海傅雷图书馆实现了光伏自消纳率约88%,建筑新能源渗透率达到67%,同时实现了70%的减碳量,使其成为全球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

获评全球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的傅雷图书馆

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能源,并排放了全球约 70% 的二氧化碳,以AI驱动的楼宇解决方案,对于城市乃至全球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由此可见,AI与能源产业、微电网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为创造一个更清洁、 更韧性的未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除了促进能源转型之外,善用AI还可以直接保护和节约资源,例如通过实时数据和天气预报,AI能帮助我们减轻极端天气的影响;由AI 驱动的数据监测和预防性维护,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尽早发现漏水问题,还能优化用水效率。人的发展也是可持续的核心议题,在对人的赋能方面,AI不仅不会取代人类,更通过融入工作和生活,帮助人类更聪明、更高效。

施耐德电气一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并取得了卓越成果。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连续14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连续14年进入“碳排放披露项目(CDP)A级名录”、连续两年荣登《时代》周刊“全球最可持续发展企业”榜首、两次问鼎企业爵士“全球最佳可持续发展企业百强”榜首。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我们持续强化的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施耐德电气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打造覆盖设计、采购、生产、交付、运维等端到端绿色价值链。施耐德电气承诺,到2030年,自身运营层面实现“零碳就绪”;到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有2家灯塔工厂、21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

最先进的创新技术正是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能源管理领域的技术专家,施耐德电气在机器学习、AI算法等领域已经深耕了20多年。当下,我们正全力推动AI技术在自身生产运营中的应用。例如,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将AI全面融入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将人均生产效率提升82%,订单交付时间缩短67%,从而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在自身践行基础上,施耐德电气以经过验证的技术成果赋能千行百业,助力中国企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同时迈向可持续发展。

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

既然AI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那么企业要如何应用AI,推进数智化转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来不只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与业务融合、创造价值的问题。施耐德电气认为,推进部署AI技术,需要四重能力的叠加:搭建数字化体系、融入业务场景、提升员工能力、共建AI生态圈。

首先,数字化是基础,没有数据,AI就是空中楼阁。其次,AI要与业务场景融合,才能产生实际价值。再者,人是企业AI转型的关键。在施耐德电气,我们坚持“赋能优先于替代”的AI人才策略,通过培训和学习,鼓励每一位员工积极拥抱AI技术,推动创新。最后,需要搭建AI生态圈。独木难成林,生态伙伴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在AI浪潮中彼此成就。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消耗已到了关键节点。值得庆幸的是,数字化、电气化,及可再生能源这些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都已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快速部署和实施。我们相信,AI不仅是人类自我进步的阶梯、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利器。

借助即将到来的第八届进博会这一世界级平台,施耐德电气将充分展示中国研发创新成果,尤其是AI赋能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以及应用AI技术构建绿色供应链、强化AI生态协作等领域的显著成就。AI浪潮方兴未艾,施耐德电气将携手各方伙伴,共同探索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助力千行百业迈向智能、高效、韧性和绿色的可持续未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