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减负赋能并重 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栏目:行业   作者:李信    发布时间:2025-11-11 09:55   阅读量:17580   会员投稿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松绑”,而是要以科学导向、务实举措、人文关怀破解基层困局。党员干部必须锚定正确政绩观、抓实调查研究、激活基层活力,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推动真发展上。

以正确政绩观为“导航仪”,校准减负方向。政绩观的偏差是基层负担过重的根源之一。党员干部要摒弃“重痕迹轻实效”“重包装轻实绩”的错误倾向,树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群众满意与否、发展实效如何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坚决破除“唯材料论”“唯报表论”,不搞层层加码的“责任甩锅”,不做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让减负减到基层心坎上,让基层干部能够沉下心来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正确导向引领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以调查研究为“突破口”,破解减负难题。减负不能盲目施策,必须找准病灶、精准发力。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减负的重要抓手,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呼声,全面掌握基层在报表填报、会议安排、检查考核等方面的实际负担。要坚持问题导向,对调研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分类梳理、靶向整治,取消不必要的督查检查,合并重复的报表材料,简化繁琐的审批流程。通过“沉浸式”调研摸清实情、“针对性”施策破解难题,让减负举措更贴合基层实际,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解压。

以激发基层活力为“落脚点”,夯实减负成效。减负的最终目的是让基层更有干劲、更有作为。党员干部要赋予基层更多自主决策权,明确权责边界,杜绝“上级甩锅、基层背责”的现象;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让基层干部敢闯敢试、放心干事;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减负与赋能并举,让基层干部摆脱不必要的束缚,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基层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

 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以正确政绩观定向领航,以调查研究精准施策,以激发活力巩固成效,持续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朱星玥)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