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让数据照亮能源的未来”——专访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学英

栏目:行业   作者:聂荌    发布时间:2025-11-17 11:52   阅读量:5461   会员投稿

在能源与工程技术领域的浩瀚版图中,数据、智能与协同正逐步成为推动产业革新的核心力量。而在这场变革的洪流中,有一位以理性思考和实践智慧著称的管理者——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学英,她以独到的战略视角和创新意识,为传统能源企业的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张学英的职业生涯始于能源管理与企业运营的交汇处。她曾长期服务于绿能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历任行政总监、信息总监、国际合作部副总经理及集团监事等职务。二十余年的积累,让她深刻理解能源企业的运行逻辑与结构瓶颈,也在多岗位历练中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和战略定力。她回忆说,那段时期让她意识到,能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仅仅依赖于资源与资本,而在于“能否用系统的思维整合分散的流程、用数据化工具提升协同效率”。

2023年底,张学英正式加盟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出任副总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的运营管理与技术创新战略规划。这一转变,是她从“行业观察者”走向“变革推动者”的关键节点。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能源工程技术开发、项目管理与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企业,近年来在能源装备制造、数据分析与系统集成领域持续发力。加入公司后,张学英立足企业定位,从管理架构优化到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出了“数字协同、精益执行、系统运营”的发展思路,为公司迈向智能化工程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谈到企业的战略方向时,张学英强调:“能源工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与可视化入手。”她主导搭建了公司运营管理的核心系统,推动多部门协同机制落地。她认为,能源项目通常跨越地域、周期长、参与方多,仅靠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精准调度和过程控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可以把计划、执行、监控、反馈融为一体,不仅提升了企业内外协作效率,更让项目风险可控、资源分配更科学。

在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张学英处于高级决策层。她不仅参与企业战略规划,也深入指导项目管理、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多个环节。她主张管理者要同时具备“战略思维”和“执行温度”,既要宏观掌控方向,也要微观洞察人心。她特别重视跨部门沟通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定期项目复盘会议与数据共享制度,让信息流与决策流实现同步。这种体系化的管理方法,使公司内部形成了高效协同、目标一致的文化氛围。

作为业内资深管理专家,张学英在推动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为核心、以人本为导向”的原则。她清楚地认识到,能源行业的转型不仅仅是系统的升级,更是一种组织形态与文化的再造。“数字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她解释道,“最终目标是让人更好地决策、让企业更有韧性,让数据成为管理的基础,而不是负担。”

她对未来能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有着清晰的判断。在她看来,能源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工程向智慧能源体系的过渡阶段。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与低碳目标的推进,数字技术与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张学英指出:“未来的能源企业,不仅要懂工程,更要懂数据。谁能率先把工程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回顾多年的职业生涯,张学英的每一次角色转变都伴随着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从绿能高科集团时期的国际化合作,到北京福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数字化战略,她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推动能源产业向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未来迈进。她的努力不仅体现在管理成果上,更体现在对行业的深度思考与实践创新中。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英多年来还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人才培养工作。她受邀担任未来智慧与技术协会高级研究员,并多次担任能源工程类评审活动的专家评委。她认为,一个行业的进步不仅靠技术突破,更离不开人才成长和思想共享。她说:“一个成熟的行业,必须有持续学习的文化和开放的交流机制。只有这样,创新才能生根,行业才能常青。”

采访的最后,张学英谈到,她希望未来能通过更多开放的合作模式,将自身的研究成果与行业伙伴共享,共同推动能源工程技术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她微笑着说:“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当中国的能源工程在全球舞台上被重新定义,那时每一位技术工作者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正在改变世界。”

如今的张学英,依然保持着对行业的敬畏与热爱。她的从容与远见,让人看到一位女性管理者在能源科技领域的独特力量。她不是在谈理想,而是在用行动实践一个时代的命题——如何让科技与管理相融,如何让数据真正照亮能源的未来。(文/李澜)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