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1

奇瑞集团:混动技术再进阶

栏目:消费   作者:叶子琪    发布时间:2025-11-04 05:44   阅读量:16481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奇瑞集团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动力技术部高级经理刘义克重点探讨了奇瑞混动技术的战略布局与新一代高效发动机的创新路径。刘义克指出,尽管纯电车型增长迅猛,但全球仍有约70%的整车需要发动机,因此持续提升发动机热效率与竞争力至关重要。

2025年10月31日,奇瑞集团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动力技术部高级经理刘义克在第十三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表示,到2030年,中国混动车型平均油耗目标需达到3.6L/100km,发动机热效率需突破46%-48%,奇瑞正致力于攻关48%热效率技术,并规划2035年实现50%目标。他介绍了奇瑞混动产品针对高节能、高性能与强越野三大场景进行差异化布局,例如风云A8L在欧盟市场凭借优异NVH表现获得认可,体现了中国技术优势。在技术层面,刘义克详细阐述了鲲鹏天擎发动机为实现48%热效率所采用的高膨胀比技术,通过双曲轴三连杆结构实现膨胀比达压缩比1.5倍,并结合米勒循环与阿特金森循环提升做功效率。他还指出,35%的高EGR率、低压损管路设计与EGR混合阀的标配确保了市区工况下的节能效果,而高效增压技术与排气绝热涂层的应用则缓解了过度膨胀导致的排气能量不足问题。

最后,刘义克提到当前技术攻关仍面临摩擦功优化、增压能力提升及高EGR冷凝水控制等挑战。奇瑞集团表示,未来将通过平台化高膨胀比技术、余热回收系统以及稀薄燃烧技术持续推进动力总成迭代,强化在混动领域的领先地位。

奇瑞集团芜湖埃科泰克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动力技术部高级经理

混动市场发展趋势

混动市场发展趋势方面,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呈现显著不均衡态势,2025年中国市场纯电车型占比已达到31%,欧洲市场若将HEV与PHEV合计则电动化率接近60%,而北美市场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且电动化进展相对缓慢。行业预测到2030年,纯内燃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将各占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中国汽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销量实现同比增长8.9%,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55%左右,其中纯电动车型增长尤为迅猛。

作为发动机领域从业者,企业指出尽管纯电车型快速发展,但目前仍有约70%的整车需要发动机,因此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6%-48%水平,以达成2030年混动车型平均油耗3.6L/100km的国家目标。2025年上半年新上市的13款发动机产品中有7款为混动专用发动机,其中一档DHT变速箱因能较好平衡客户需求与成本因素成为市场主流方案。奇瑞汽车凭借混动技术突破,在2021年后实现销量快速增长,2025年目标冲击300万辆年度销量,并在入选世界500强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排名。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中国市场竞争与政策导向

中国市场竞争与政策导向方面,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整体销量达到1038.9万辆,相较于2024年同期增长8.9%,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包含PHEV、REEV和BEV在内的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50.6%,而纯电动车型的占比更是达到了31.1%。面对这一市场格局,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为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提出了到2030年混合动力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75%-85%%、其平均油耗需达到3.6L/100km,并进一步要求2035年混动新车占比达到100%、平均油耗降至3.3L/100km的技术目标,同时对发动机热效率、机电耦合系统效率等关键指标设定了明确的进阶路径。

奇瑞汽车依托长达二十年的混动技术积累,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技术探索,到2021年后的市场爆发,直至2024年风云A8L等车型成功出口欧盟,凭借卓越的NVH性能在当地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支撑全球化战略与多元化技术路线,公司构建了覆盖燃油、混动、纯电及氢能的全域动力解决方案,并在全球设立了八大智慧能源技术中心。目前,其混动产品货架已全面布局PHEV、REEV和HEV等多种技术形式,并计划将新一代产品拓展至日韩及北美等更具挑战性的国际市场。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鲲鹏动力混动架构与产品货架

在鲲鹏动力混动架构与产品货架方面,奇瑞构建了面向全域的动力解决方案,其混动技术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明确划分为高节能、高性能与强越野三大方向。为满足全场景低能耗需求,高节能车型搭载的新一代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可达44.5%至46.5%,运用了高滚流、高达500Bar以上的高轨压、以及超过32%的高EGR率等先进技术,并匹配最高效率达93%的低摩擦传动架构和超高效永磁电机。

高性能系列则聚焦极致驾驶体验,开发了功率200kW的混动发动机与280kW的新一代混动箱,其DHT变速箱采用碳化硅功率模块、HPDmini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功率密度提升268%和轴向尺寸缩减33%。专为复杂地貌设计的强越野车型,如纵横G700,强调动力冗余性,其2.0TGDI发动机具备200kW功率与400N·m扭矩,并匹配多档混动箱或矢量双电机,整车通过了IP68级防水认证,拥有1240mm的涉水深度,可承受前后100%、左右70%的大角度倾斜,并配备了600W+230W的电子水泵以应对极端热管理挑战。技术研发依托深厚的体系能力,公司通过总计28大项、85小项的深度COD仿真技术,对动力、流体、NVH、电磁、液压等八大维度进行493项子指标核查,并经过系统的台架开发与整车匹配,确保实现动力总成的最优化设计。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混动技术积累与荣誉体系

奇瑞混动技术拥有近二十年的深厚积累,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5年第一代混动技术的起步探索,历经多次技术迭代,在2021年迎来市场爆发,并于2024年实现风云A8L等车型满足欧盟标准并成功出口,标志着公司全面进入电混时代。在技术荣誉方面,凭借28年的持续研发,公司共有11款发动机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4款混动系统被评为十佳混动系统,同时其8AT变速箱亦获得世界十佳变速箱荣誉,充分验证了其技术实力。基于此构建的混动产品货架已全面覆盖风云、瑶光、捷途、山海及星纪元等多个品牌车型。在开发体系上,公司建立了完善的NVH正向开发流程,从设计阶段的目标定义与DFMEA分析,到通过部件级、系统级乃至整箱级的深度仿真优化,并结合竞品数据分析与详尽的台架测试与整车匹配验证,最终实现了动力总成在噪声、振动与声振平顺性方面的性能与可靠性的最佳平衡。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鲲鹏天擎发动机技术方案

鲲鹏天擎被定位为奇瑞下一代混动专用发动机的核心平台化产品,其首要目标是挑战48%的最高热效率,同时保持90kW的最大功率与220N·m的最大扭矩,并将最高工作转速设定在4500转,旨在更好地匹配整车应用环境下的NVH表现。该平台的核心技术方案包括通过配气机构实现的米勒循环,以及通过独特的双曲轴三联动机构实现的阿特金森循环,使膨胀做功行程达到进气压缩行程的1.5倍,从而额外获得约5%的做功能力。为实现35%的超高EGR率,其低压广域EGR系统创新性地标配了EGR混合阀,并通过催前取气、精细控制中冷器压损以及优化压差传感器布置,将高EGR率区域有效扩大至市区常用工况。

针对过度膨胀导致的排气能量降低问题,平台采用了综合效率超过60%的高效增压器,并在集成排气歧管应用绝热涂层技术,使涡前温度提升20度,以保障增压器能量输入。当前开发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双曲轴三联动机构较传统发动机复杂,导致机械摩擦功升高,需进一步优化以抵消热效率收益;过度膨胀也带来了排温偏低、增压能力不足的挑战,公司正评估低电耗电子增压器的应用;此外,35%超高EGR率带来的冷凝水问题,需在提升中冷温度之外探索有效的冷凝水导流方案。

高膨胀比与EGR系统创新

鲲鹏天擎平台实现阿特金森循环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双曲轴三联动机构,该设计使膨胀行程达到压缩行程的1.5倍,直接提升了缸内热量的利用效率。为实现35%的超高EGR率并确保其在市区常用工况下有效运行,技术方案不仅注重系统压损控制,更关键的是标配了EGR混合阀,并通过对压差传感器位置的仿真优化来保证EGR率计算的精确性。在增压系统方面,采用了流体高镍合金涡轮与镀层全铝压气机相结合的高效增压器,使其压气机效率区80%以上的高效区域显著扩大,综合效率超过60%;

同时,在集成排气歧管应用绝热涂层,有效减少向水套的传热,将涡前温度提升20摄氏度,从而弥补因过度膨胀导致的排气能量减弱。这些创新技术共同为挑战48%的热效率目标提供了支撑,但同时也带来了机构复杂性所致摩擦功升高、以及高EGR率下冷凝水增多等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公司正致力于开发低电耗的电子增压器并探索有效的冷凝水导流方案以应对挑战。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技术规划与未来展望

奇瑞混动技术路线从CDM6.0到8.0逐步进阶:6.0阶段压缩比14-16,EGR率27%;7.0阶段引入高膨胀比和余热回收;8.0阶段探索稀薄燃烧和E-fuel应用。未来挑战包括平衡热效率与成本、解决高EGR冷凝问题,以及应对电动化竞争。公司将通过持续创新,巩固混动领域领先地位,助力全球减排目标。

奇瑞混动技术以热效率提升为核心,通过架构优化和攻关难点,应对市场电动化趋势。未来,公司将在余热回收和材料创新上持续投入,推动混动系统向高效化、平台化发展,但需克服技术复杂性和成本压力,以实现2035年50%热效率的远景目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